果蔬报价表 | | 手机版 | 无图版

会员登陆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农旅网 » 产品追溯 » 安全动态 » 正文

农产品追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日期:2014-04-09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浏览次数:4688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多起重大的食品污染事件见诸报端,人们开始重视食品来源的追溯,人们希望了解蔬菜水果采摘的时间和地点,追踪这些农副产品从运输到包装中心再到商店的过程。牛奶、蔬菜、肉食等农产品的召回事件愈演愈烈,提醒着我们加强食品可追溯性刻不容缓。此外,零售商在销售有机食物时,更是面临着来自消费者的压力,他们必须提供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商采用综合的物流管理措施,以全程保证这些农副产品从生产地包装到零售店的可追溯性。此外,采用这种技术还可以显着提高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的透明度。食品安全事件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在美国,食品安全也是一个公众话题。2009年,美国曾发生一起食品安全案件,起因是花生制品受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700多人染病。随后展开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普通民众对零售业、制造业、种植业的信心指数均在下降。不幸的是,花生制品的召回远远不是一个独立事件。专家指出,长期低靡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追溯至2008年的菠菜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共波及200余人。
    在某种程度上,事件的传播比其爆发来得更快。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若不能果决地采取措施,将会被媒体批评为"不作为"。因此,要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心,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能追踪食品的货号、包装号乃至单个物品,更重要的是要跟得上恶性事件传播的速度。
    推动立法实现食品可追溯
    鉴于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国会于2011年1月通过了《食品现代化法案》,其中要求零售商要具备追踪所采购食品的能力。食品行业先行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标准与方案。美国联合新鲜农产品协会、加拿大产品营销协会、美国产品营销协会这3个组织更是出资确立了整个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的行业标准。
    中国2006年公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记录,农产品包装标识、追查追溯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有关农产品追溯的法规也在制订和出台中,包括《农产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及《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
    农产品追溯试点项目也在中国开展起来。农业部农垦局建立了农垦农产品追溯系统。北京市与河北省建设了北京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此平台有效支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品农产品安全鉴管暂行办法》,提出在流通领域建立"市场档案可追溯制"。南京借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产品实行安全编码的经验,以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为平台,启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
    此类重要变化往往需要政府的强制和引导,也信赖于公众的认识和支持。实践证明,当消费者也要求零售商提供食品可追溯性时,零售商便会做出积极反应.
    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可追溯性价值
    美国的农副产品行业每年处理的货品超过60亿箱。但是,在产品由一家公司转移到另一家公司时,关于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处理方式等信息不足时,易产生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并且,产品说明书中关于如何处理食品方法的描述过于模糊,也导致食品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储存、搬运、递送,由此导致质量问题和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促使供应链中各实体实现信息共享是最大的挑战。当行业中各实体可以共享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时,便可减少浪费、降低库存,进而将可追溯性的价值最大化。
    中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陈松先生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农产品追溯必须要做到信息互联共享,通查通识。"
    在此之中,除了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外,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在这一领域,一方面活跃着许多软件开发商,另一方面,也有包括霍尼韦尔这样的行业巨头。目前,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可以为行业提供着全套供应链提供冷库技术、耐用型车载、手持和佩戴式移动数据终端技术。帮助农副产品行业提高仓储效率,加快易腐物品走上货架和销售的速度。
    可追溯性技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不过,农副产品制造业是一个对成本非常敏感的行业,即使产品增加少量成本都可能会对其整体收益性造成巨大的影响。虽然食品可追溯技术对他们建立竞争优势有好处,但实践中,他们非常看中技术使用的便捷性及可扩展性。
    霍尼韦尔供应链部营销经理道格·布朗认为,对于农副产品种植者来说,他们通常很愿意接纳这种解决方案,即先应用一些小项目,如商标印刷技术,之后再慢慢采纳一整套方案。但对于公司,他们则不希望合作商只提供一个权宜之计,他们希望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囊括手携式扫描、冷藏存储技术等各方面。公司期望可以通过软件既解决当务之急又能在未来与ERP系统相配合。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技术为他们带来的优势。果缤纷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亚瑟·内格尔特说:"不管法律是否规定,我们认为条码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优势。我们的员工正在学习如何使用最新的条形码扫描设备,如霍尼韦尔MX7手携式系列,并通过分析数据来提升我们的运营。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但长期的目标是实现对产品批次和包装箱的追溯能力。"
    无论是在室外日光照耀下,还是在野外的严酷环境下,霍尼韦尔移动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公司产品系列包括可连接无线广域网的移动电脑、可使用语音指令的便携式电脑及冷库设备。霍尼韦尔曾为农副产品市场的冷藏室提供可移动耐用型电脑。负责食品管理的主管比尔·瑞德尔说,霍尼韦尔正打算将在冷库应用的经验,应用到农副产品生产领域。这些经验包括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卫生保健,以及员工的工作需求等。
    此外,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也必须针对农副产品市场进行优化。因为只扫描产品标签不能保证产品的可追溯,软件必须收集数据,才能查出每一产品的多种属性,如大小、包装、价格、质量和颜色。此外,我们也要能查出同一批次的多种货品批号。当产品准备装运出货时,还确保产品正确以避免差错。总之,在持有数据记录,以备政府追溯某一特定货物时,软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追溯性技术在冷链中的应用
    在食品供应链中,冷链物流又是最脆弱的;食品的质量依赖于食品在供应链中每个接触点的处理方式。第一步就是要系统地决定在哪个环节需要更好的整合,以提升食品质量和收获后处理周期。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提升的经济成本有多高,是否值得这么做。这些则需业界提供相关知识数据、学术界提供分析,并为合作建立平台。
    当食品在各个供应链中运转时,如果能更准确地预测食品的保质期,将能大幅提升行业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如果可以更好地预测食品保质期,那么就能更有效地在供应链中转运农副产品。
    中国内地最大的低温肉制品生产商--南京雨润集团也正身体力行,积极寻求用科技化的方法来管理肉制品加工过程,采用二维码技术来确保肉制品在整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记录与追踪。雨润集团选用的是霍尼韦尔Xenon 1902无线二维影像扫描器,确保了食品在加工批次的准确追溯,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火墙"。由于这一系统的支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得雨润集团加强了源头控制。精准也使得所有原材料进厂均符合质量卫生验收标准,确保出厂产品质量的100%合格。
    未来5年内,食品可追溯性有望成为行业标准
    行业观察家称,贯穿从生产地到餐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可追溯性计划有望成真。在市场经济、消费者需求、政府法规的3方全面推进下,美国农副产品行业的供应链透明度及基于行业标准的整合度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陈松先生说,他们已经就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提交方案,此方案计划"将农产品龙头企业100%纳入追溯管理范围,以追溯到责任主体为基本要求,以标识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争取在农业部门职能范围内,实现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向下游环节传递,并能够信息共享"。
    此外,以产品历史信息的记录为基础而建立的可追溯体系,能高效管理食品供应链,有助于保障食品链的生产环境,也是有机食品行业的一个新机遇。
    农副产品可追溯性技术的途径
    食品追溯远非仅仅为了遵守法规,这么做也可以带来积极的商业效益,包括:
    第一,与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农场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条形码扫描技术节省订货与补充库存的时间,可使农场成为供应商的小型仓储房,这样即可提高运营效率。
    第二,与零售商保持紧密联系:如今市场竞争激烈,零售商需要提高在供应链中的效率。种植者与零售商均采用此技术时,双方可以彼此协作建立良好关系,推进农副产品流通。
    第三,与消费者保持紧密联系:很多消费者都青睐本地产品或有机食物,但因为农副产品市场经常鱼龙混杂,人们多因判断不出食品来源而对本地或有机食品持怀疑态度。食品可追溯性便可以提供有力证据,说明这些产品是新鲜的、本地生产的、随时可以享用的。随着更多的消费者拥有附有条形码扫描功能的智能手机,消费者甚至可以直接在店内的过道上,追溯出此产品的"生命旅程"。
    因此,在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食品安全将不在遥不可及。

 

 
[ 产品追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产品追溯
点击排行
农旅网首页 | 追溯体系 | 联系我们 | 农旅网简介 | 公司新闻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3-2014 农旅网 www.0898nl.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海南富汇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海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
琼ICP备202100670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1947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130021 联系电话:0898-65928822 邮箱登录 

农旅网官方微信

了解海南农业

手机购买水果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