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讯(记者 蒙健)1月31日,海口市龙华区食药监部门对一民宅内的无证熏肉加工生产“黑窝点”进行查处,查扣70斤成品熏肉、120斤半成品五花肉等生产原料以及设备,并立案调查处理。记者走访中发现市场上一些“裸”装及真空包装的熏肉制品,均是“三无”产品。
美兰区大英食药监所主动出击,对大英农贸市场突击检查,现场查扣了一批散装涉嫌无标签的熏肉及腊肠共200.6斤;同时,对一些外包装标签不规范或无标签的真空包装熏肉,执法人员责令商家下架停止销售。
大英食药监所:
查扣200.6斤并进行调查
2月1日上午9时,大英食药监所执法人员对大英农贸市场突击检查发现,市场的两摊位上均有销售散装熏肉及口味腊肠,但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信息。按品种不同,售价在18~19元/斤,进货价为15元/斤。执法人员遂要求摊主提供相关的进货台账、厂家生产许可证、合格证相关证照。“我们都从同一个海口老板那进货,相关证明只有他那里有。”据一摊主李女士称,通常是他们卖完后电话联系老板,然后由老板送货上门。同时她向执法人员提供了一张《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记者发现,这些熏肉及腊肉厂家来自海口市龙华区大样村,但没有具体地点。
“这些熏肉及口味腊肠为何没有生产日期?”另一摊主莫女士回答称,这些熏肉、腊肠送来的时候就这样的,哪会有什么生产日期,他们的货都是每天卖每天送货,都是新鲜的。莫女士告诉记者,供货商称所生产的熏肉均有相关的手续证明。“是海口哪个企业提供的货源?”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摊主称只知道是海口一企业送的货,但具体厂址在哪则不清楚了。摊主现场提供的证照不全,因涉嫌销售无标签散装熏肉及口味腊肠,执法人员对两摊位上的熏肉及口味腊肠暂扣处理,共计200.6斤,并进行调查。
随后执法人员又对大英农贸市场内的副食品店进行检查。在一家副食品店内,执法人员发现,该店内所售的散装真空包装熏肉中,包装上没有标签。据该店主称,他们的熏肉均从海口好××食品销售部秀英区加工厂进货,在大的纸箱包装箱上有相关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信息。在另一家副食品店内,同样存在销售部分无标签的散装真空包装熏肉,进货来源在水产码头水港路。执法人员责令两副食品店暂行下架,待提供相关证明及进货台账后再做处理。
供货老板:
需要标签时才提供
当天上午,给两摊主供货的李老板赶到了大英食药监所进行调查。李老板向执法人员提供了自己的营业执照及生产许可证,记者看到,该供货商名为海口龙华金××腊味加工厂,经营范围为猪肉加工及腌腊味制品服务、零售。但工商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者名称为廖×。他介绍道,虽然营业执照上经营者名字不是他,但他实际是该厂的老板,负责所有事务。
对于当天执法人员在现场暂扣的无标签散装熏肉及腊肠,李老板说,这些肉的确是摊主从他那里进的。“你有相关的证照,为什么所销售的产品却没有标签呢?”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李老板解释道,他们的产品是有标签的,而客户要求散装,再加上有的客户需求量不大,比如一些农贸市场的摊主,他们送货的时候是用塑料袋的形式装的,所以没有标签。“但如果有客户需要的话,我们也会提供。”李老板称。
他告诉记者,他所用来制作熏肉和腊肠的猪肉,都是他亲自从海甸岛三路市场的摊位购入,并有合法的购进手续,每次购买时都会向猪肉摊主索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随后李老板向执法人员提供了相关的进购猪肉证票等。
李老板告诉记者,制作流程通常是将采购回来的肉清洗切条,接着用盐巴、以及按每100斤肉中加入0.03克亚硝酸钠进行腌制,然后再清洗,清洗完后放至烤炉内用木炭烘烤,出炉后就可以卖了,整个流程需要48个小时。“生产出来的肉,散装的能保存1个月的时间,而真空包装的最长可达6个月。”李老板告诉记者,一般销往大英农贸市场、培龙农贸市场、白龙农贸市场。
据大英食药监所所长何颖琪介绍,目前先对两摊位上的散装无标签熏肉及腊肠进行暂扣,同时进行抽检,以排查是否有非法添加剂。“待抽验结果出来后,我们再根据结果作进一步处理。”她表示,春节将至,下一步还将加强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加大对不合格食品抽检和检查和力度,以保障市民吃上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