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作物又称根茎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等,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在高产栽培中,薯类作物施肥必须根据其营养特征、土壤、环境、栽培条件等,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产量与效益。
一、薯类作物的营养特点
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千克块根或块茎,约需吸收氮4-6千克,磷2-3千克,钾10.5千克,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2.5:1:4.5。
薯类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在生长前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对养分的需求较少,生长前期30-40天的养分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以后随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多,至块根、块茎膨大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高峰,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生长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
虽然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少,但却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及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块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是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二、薯类作物的施肥技术
薯类作物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化肥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利用率综合考虑。一般磷、钾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70-80%,甚至更高,氮素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50-60%,追肥占40-50%。
(1)基肥的施用。强调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是薯类作物获得高产、高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基肥的种类以圈肥、土杂肥、草木灰等为主,同时加入过磷酸钙、速效氮肥及钾肥或施用复合肥。
(2)追肥的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及生长情况,适时早追,增产效果较好;追肥越晚,则效果越差。追肥应氮、磷、钾配合,可追施多元素复合肥,每亩10-15千克,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早熟品种在苗期追肥,中晚熟品种重点在开花以前施用。
化肥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施用化肥反而会造成减产。各地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施肥标准,达到既不浪费肥料,又能充分发挥肥效的目的。
一、薯类作物的营养特点
薯类作物需肥量较大,尤其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千克块根或块茎,约需吸收氮4-6千克,磷2-3千克,钾10.5千克,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2.5:1:4.5。
薯类作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在生长前期,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对养分的需求较少,生长前期30-40天的养分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以后随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多,至块根、块茎膨大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高峰,吸收量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生长后期对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
虽然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少,但却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及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块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是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二、薯类作物的施肥技术
薯类作物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化肥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利用率综合考虑。一般磷、钾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70-80%,甚至更高,氮素化肥的基施量占总量的50-60%,追肥占40-50%。
(1)基肥的施用。强调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化肥是薯类作物获得高产、高效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基肥的种类以圈肥、土杂肥、草木灰等为主,同时加入过磷酸钙、速效氮肥及钾肥或施用复合肥。
(2)追肥的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及生长情况,适时早追,增产效果较好;追肥越晚,则效果越差。追肥应氮、磷、钾配合,可追施多元素复合肥,每亩10-15千克,氮肥用量不宜过多。早熟品种在苗期追肥,中晚熟品种重点在开花以前施用。
化肥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施用化肥反而会造成减产。各地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施肥标准,达到既不浪费肥料,又能充分发挥肥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