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北有文昌鸡,南有什玲鸡,中部还有五指山野山鸡,放到国内外市场上,这些“鸡”与叫得响当当的“北京烤鸭”相比,知名度相形见绌。
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乐粽子,吃起来差别不大,却各自为“营”,各有各的说法,谁也不让谁。
每年往外省运出700多万吨瓜果菜,也难以形成家喻户晓的大牌子,甚至被商家“套”上其他牌子投放到市场。
海南品牌农业发展之路等待转型、升级和突破。冬交会海南农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品牌农业应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总抓手”。如何将这把抓手“抓硬抓强”,是等待海南农产品上交的“考卷”。
困局 只顾埋头苦干不知创品牌
当前,海南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89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1个。
虽然农产品商标注册加速,但从大局来看,海南品牌农业还“嗷嗷待哺”,与海岛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不匹配。副省长陈志荣直言,一些市县和企业仍没有充分认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品牌工作主动性,“可以说是只顾埋头苦干,不懂得提升品牌价值”。
海南大学曾做过一份调查,1000个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个人能说出2个海南本地香蕉品牌。这让调查的参与者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柯佑鹏感触颇深:“中国香蕉之乡都在海南,竟然都没能形成专属的大品牌,大部分都给省外经销商收购后,打上自己的牌子出售,太可惜了。”
而品牌同质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互相“掐架”,在海南也不是新鲜事。在冬交会现场,文昌鸡、保亭什玲鸡、五指山野山鸡、深山有机鸡就集体亮相,各自都有各自的展台,把逛展的市民都搞“晕”了。“逛了一圈下来,有五六个展台都是卖鸡的,卖的产品都是鸡肉和土鸡蛋,看起来都一个样啊。”李女士说。
据统计,海南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仅占全国的2.1%,“三品一标”仅占全国的0.56%,国家级龙头企业仅占全国的1.9%,超过10亿元规模的农产品企业不足农产品企业总数的10%。甚至有人说“海南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品牌,四等价格。”
探路 打造区域农业公有品牌
对于农产品未来之路,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认为,海南不能与其他省份拼数量,应该通过品牌建设,拼质量拼名气。江华安介绍说,今年来,海南进一步提高对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视,也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农产品企业,但整体品牌意识不强、实力不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品牌的“散、小、弱”。
如何建好品牌,将农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王牌”?江华安强调,要打破“散、小、弱”局面,就要打造“区域农业公有品牌”,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即经检验达到这一标准的,才能使用相应的公有品牌,但在操作中,其中的企业品牌必须高于公有品牌。
同时,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打造“企业航母”。还必须打破“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做出当地特色。
专家夏勇开提出,可将多种同质品牌进行整合,比如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乐粽子等整合为“海南粽子”大品牌,在这个品牌下再细分为定安、儋州、和乐系列,这样既形成合力,也有地域特点。
另外,各专家还一致提出政策引导扶持的重要性。对此,江华安介绍,从明年开始,我省每年将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乐粽子,吃起来差别不大,却各自为“营”,各有各的说法,谁也不让谁。
每年往外省运出700多万吨瓜果菜,也难以形成家喻户晓的大牌子,甚至被商家“套”上其他牌子投放到市场。
海南品牌农业发展之路等待转型、升级和突破。冬交会海南农业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品牌农业应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总抓手”。如何将这把抓手“抓硬抓强”,是等待海南农产品上交的“考卷”。
困局 只顾埋头苦干不知创品牌
当前,海南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89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1个。
虽然农产品商标注册加速,但从大局来看,海南品牌农业还“嗷嗷待哺”,与海岛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不匹配。副省长陈志荣直言,一些市县和企业仍没有充分认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品牌工作主动性,“可以说是只顾埋头苦干,不懂得提升品牌价值”。
海南大学曾做过一份调查,1000个调查对象中,没有一个人能说出2个海南本地香蕉品牌。这让调查的参与者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柯佑鹏感触颇深:“中国香蕉之乡都在海南,竟然都没能形成专属的大品牌,大部分都给省外经销商收购后,打上自己的牌子出售,太可惜了。”
而品牌同质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互相“掐架”,在海南也不是新鲜事。在冬交会现场,文昌鸡、保亭什玲鸡、五指山野山鸡、深山有机鸡就集体亮相,各自都有各自的展台,把逛展的市民都搞“晕”了。“逛了一圈下来,有五六个展台都是卖鸡的,卖的产品都是鸡肉和土鸡蛋,看起来都一个样啊。”李女士说。
据统计,海南涉农中国驰名商标仅占全国的2.1%,“三品一标”仅占全国的0.56%,国家级龙头企业仅占全国的1.9%,超过10亿元规模的农产品企业不足农产品企业总数的10%。甚至有人说“海南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品牌,四等价格。”
探路 打造区域农业公有品牌
对于农产品未来之路,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认为,海南不能与其他省份拼数量,应该通过品牌建设,拼质量拼名气。江华安介绍说,今年来,海南进一步提高对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视,也培育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农产品企业,但整体品牌意识不强、实力不强,突出表现为农产品品牌的“散、小、弱”。
如何建好品牌,将农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王牌”?江华安强调,要打破“散、小、弱”局面,就要打造“区域农业公有品牌”,在区域内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即经检验达到这一标准的,才能使用相应的公有品牌,但在操作中,其中的企业品牌必须高于公有品牌。
同时,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打造“企业航母”。还必须打破“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做出当地特色。
专家夏勇开提出,可将多种同质品牌进行整合,比如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乐粽子等整合为“海南粽子”大品牌,在这个品牌下再细分为定安、儋州、和乐系列,这样既形成合力,也有地域特点。
另外,各专家还一致提出政策引导扶持的重要性。对此,江华安介绍,从明年开始,我省每年将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