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黄竹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69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54元,据统计,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788元,提前完成了今年年初制定增长10%的目标,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100元。”12月17日,记者采访黄竹镇委书记陈勇时,他列出了这么一组能实实在在地反映出黄竹镇近年来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数字。
究竟黄竹镇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突破局限,促进农民增收的呢?
“黄竹镇的定位是‘热带田园,绿乡黄竹’,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因地制宜,从农村、农民最需要出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城镇规模和培育新型农民等多种途径,不断开辟增收新渠道,促民致富。”陈勇简明扼要地把黄竹镇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给点了出来。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
黄竹镇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度23.4℃摄氏度,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非常有利于黄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黄竹镇已经是定安热带水果田园基地,也是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主要基地之一。
陈勇说,一直以来,黄竹镇下大气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优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精休闲农业,引导农民闯市场、促增收。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北部以种植黄竹青竹、甜笋、胡椒为主;西北部以养殖黄竹山羊、罗非鱼为主;西南部以黄竹富硒莲雾、内洞山鸡、反季节瓜菜以及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
“特别是种植莲雾和林下养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仅白塘村种植莲雾面积约有1000亩,如果以目前每亩收益18万元计算,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8亿元。河头村林下养鸡年出栏已达80万只,若以一只收益15元计算,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300多万元。”陈勇说,在发动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的同时,黄竹镇还利用农业合作社的平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争特色、创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陈勇表示,黄竹镇充分发挥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局面, 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白塘村主要以富硒莲雾种植为主、河头村以内洞山鸡和内洞山原生蛋为主、大统村和南保村以竹子和竹文化为主、莲堆村以芹菜为主的一村一品格局,成功推出了黄竹富硒莲雾、黄竹内洞山原生蛋、黄竹芹菜、黄竹山羊等品牌。
扩大城镇规模促增收
“小城镇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黄竹镇已迈开小城镇建设步伐。”陈勇说。
陈勇介绍说,目前,黄竹镇已经开通了幸福街、昌兴大道等道路,开辟新的城区,拉大了镇墟框架。在黄竹白塘湖组团的开发建设方面,镇委、镇政府从规划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主动把白塘湖融入南丽湖开发范畴,与其形成定安中部湖泊开发区,加快黄竹的开发建设,同时收进了山西六建、北京首创、东安集团、郑州铁路等企业,加快旅游休闲地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黄竹镇镇墟规模得到了扩大,仅今年就转移农村劳动力200多人,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实现就业,而且,农业的龙头企业也多集中在城镇,镇墟规模的扩大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陈勇说。
培育新型农民促增收
陈勇表示,通过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城镇化要有产业聚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一产转移到二产、转移到三产。而要实现这一切,关键在人,没有一批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致富带头人和村支部书记、主任、两委干部等一批思路清晰、敢于创新、敢于奉献的带头人,带动农民创业也是促民增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陈勇说。
陈勇介绍到:“河头村最初只有8户人家进行林下养鸡,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农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引导,目前河头村林下养鸡的养殖户已经达到了86户,年出栏80万只,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300多万元。”
陈勇还说到:“近期黄竹镇规划种植150亩富硒大米,种子由镇政府提供,并且每亩补贴100元,肥料由相关部门提供,通过村支部书记、主任、两委干部的推广之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相信这也会是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与此同时,黄竹镇还注重通过发展农家乐培育新型农民,由镇委、镇政府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已发展了兴隆饭店、彩虹一分地农家乐等农家乐,这既是对旅游市场资源的重要补充,同时也能有效带动农民成为三产从业人员,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究竟黄竹镇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突破局限,促进农民增收的呢?
“黄竹镇的定位是‘热带田园,绿乡黄竹’,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因地制宜,从农村、农民最需要出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城镇规模和培育新型农民等多种途径,不断开辟增收新渠道,促民致富。”陈勇简明扼要地把黄竹镇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给点了出来。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
黄竹镇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度23.4℃摄氏度,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非常有利于黄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黄竹镇已经是定安热带水果田园基地,也是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主要基地之一。
陈勇说,一直以来,黄竹镇下大气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优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精休闲农业,引导农民闯市场、促增收。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北部以种植黄竹青竹、甜笋、胡椒为主;西北部以养殖黄竹山羊、罗非鱼为主;西南部以黄竹富硒莲雾、内洞山鸡、反季节瓜菜以及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格局。
“特别是种植莲雾和林下养鸡,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仅白塘村种植莲雾面积约有1000亩,如果以目前每亩收益18万元计算,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8亿元。河头村林下养鸡年出栏已达80万只,若以一只收益15元计算,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300多万元。”陈勇说,在发动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的同时,黄竹镇还利用农业合作社的平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争特色、创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陈勇表示,黄竹镇充分发挥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局面, 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白塘村主要以富硒莲雾种植为主、河头村以内洞山鸡和内洞山原生蛋为主、大统村和南保村以竹子和竹文化为主、莲堆村以芹菜为主的一村一品格局,成功推出了黄竹富硒莲雾、黄竹内洞山原生蛋、黄竹芹菜、黄竹山羊等品牌。
扩大城镇规模促增收
“小城镇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黄竹镇已迈开小城镇建设步伐。”陈勇说。
陈勇介绍说,目前,黄竹镇已经开通了幸福街、昌兴大道等道路,开辟新的城区,拉大了镇墟框架。在黄竹白塘湖组团的开发建设方面,镇委、镇政府从规划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主动把白塘湖融入南丽湖开发范畴,与其形成定安中部湖泊开发区,加快黄竹的开发建设,同时收进了山西六建、北京首创、东安集团、郑州铁路等企业,加快旅游休闲地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黄竹镇镇墟规模得到了扩大,仅今年就转移农村劳动力200多人,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实现就业,而且,农业的龙头企业也多集中在城镇,镇墟规模的扩大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陈勇说。
培育新型农民促增收
陈勇表示,通过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有产业支撑,城镇化要有产业聚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一产转移到二产、转移到三产。而要实现这一切,关键在人,没有一批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通过致富带头人和村支部书记、主任、两委干部等一批思路清晰、敢于创新、敢于奉献的带头人,带动农民创业也是促民增收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陈勇说。
陈勇介绍到:“河头村最初只有8户人家进行林下养鸡,通过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农民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引导,目前河头村林下养鸡的养殖户已经达到了86户,年出栏80万只,一年就为农民创收1300多万元。”
陈勇还说到:“近期黄竹镇规划种植150亩富硒大米,种子由镇政府提供,并且每亩补贴100元,肥料由相关部门提供,通过村支部书记、主任、两委干部的推广之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相信这也会是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与此同时,黄竹镇还注重通过发展农家乐培育新型农民,由镇委、镇政府统一规划、集中扶持,已发展了兴隆饭店、彩虹一分地农家乐等农家乐,这既是对旅游市场资源的重要补充,同时也能有效带动农民成为三产从业人员,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