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采访中,不少人会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然而,在很多城市人的心中,却渴望一片乡野风光的净地。“田园”、“城市”,看起来在含义上有些相反的两个词,在琼海这片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和谐统一。
在刚刚落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城镇化建设不是让农村‘消失’,而是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农村和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的差距缩小,使城市人向往农村”,而琼海市城镇化发展模式恰好与会议精神一脉相承。
琼海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让农民“弃农进城”的简单方式,而是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将城市设施引入一个个村镇,让农民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能享受城市人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一个个改造后的美丽乡村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周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田园生活气息。
这就是琼海“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秘诀,它已然找到了一条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发展之路!
博鳌天堂小镇领衔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路
提起琼海,博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甚至让人最先想起的地方,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落户于此,博鳌积极借助论坛品牌,以及论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和大集团、大企业的强势介入,掀起了城镇化建设大潮。
从那时起,博鳌天堂小镇就以其恬静温馨的海景风光吸引着全球各地旅客的目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博鳌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会议小镇”,声名鹊起的旅游天堂。
尽管博鳌一度声名鹊起,但琼海也不得不承认,在论坛前几年,博鳌的城镇化是被动顺势而为的,并没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带动城乡一体化。为提升博鳌田园城市新形象,琼海市2012年投入2500多万元,对博鳌进行风情小镇改造,把该地区的民居文化、渔农文化、下南洋文化、万泉河文化以及现代时尚休闲元素融入主街道和商铺立面,将毗邻博鳌的朝烈、美雅等5个自然村的村庄、田野等乡村特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连片开发,打造成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田园村庄。
竹楼、荷塘、绿道……如今,博鳌的田野村陌无不散发着浓郁的田园风情气息;而墟镇上,骑楼、咖啡馆、酒吧却又处处透露出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的元素。据统计,2012年博鳌平均接待游客达5000多人,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导游、高尔夫球童、游船驾驶员等新职业迅速兴起。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琼海打造田园城市的原则就是“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通过就地完善基础设施、设置与乡村游相关的业态,扶持本地旅游产业,真正做到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博鳌无疑成为了琼海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
12个镇实现“一镇一特色”将琼海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有了博鳌这颗珠玉在前,琼海放开了手脚,开始紧锣密鼓的谋划下一步的发展。
形成1个中心城区、12个镇场区、上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和居民聚居点构成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
把12个镇打造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引导各镇特色产业的形成;
通过“以镇带村、企业带村、景区带村、国家农业公园带村、中心村带村”等5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游……
于今年7月开始改造的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走在中原镇的大街上,满眼是色彩靓丽的骑楼风情建筑,店面窗外摆放的五彩小花盆栽、精致的雕花立柱、风格怀旧的街灯,无不凸显出浓郁的、色调明快的南洋浪漫风情。
改造后的中原顺应了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旅游潮流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中原城镇的新形象,更加增强了商业气氛。中原形象大改观让街道两边的商家乐开了花,“以前整条街的店面都是五花八门的,看起来很乱,自从所有的招牌统一改造、风格色彩统一协调后,我们的店铺更加吸引人了,自己看着也舒服多了。”东街餐饮店的陈老板说。
商家们看着自己的店不仅有了“里子”,现在还有了“面子”,大伙都乐了,认为改造后的中原街道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还大大增强的商业氛围,商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琼海市博鳌、潭门、中原三个风情小镇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效益,而万泉水乡河畔人家风情小镇和塔洋琼东古城风情小镇也将在今年年底建成,2014年将着手对阳江红色风情小镇、会山苗族风情小镇、大路农耕风情小镇等另外7个镇进行改造,通过对每条街道进行特色规划,突出鲜明的当地建筑特色,交融体现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黎苗文化,打造成一房一景观,一户一风情,努力引入和培育新的业态。
“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是有效转移当地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要将1700多平方公里的琼海打造成为一个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游,把游客引到千家万户,推进农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农民角色转换。
在刚刚落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城镇化建设不是让农村‘消失’,而是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农村和城市生产生活环境的差距缩小,使城市人向往农村”,而琼海市城镇化发展模式恰好与会议精神一脉相承。
琼海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让农民“弃农进城”的简单方式,而是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将城市设施引入一个个村镇,让农民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就能享受城市人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一个个改造后的美丽乡村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周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田园生活气息。
这就是琼海“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秘诀,它已然找到了一条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发展之路!
博鳌天堂小镇领衔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路
提起琼海,博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甚至让人最先想起的地方,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落户于此,博鳌积极借助论坛品牌,以及论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和大集团、大企业的强势介入,掀起了城镇化建设大潮。
从那时起,博鳌天堂小镇就以其恬静温馨的海景风光吸引着全球各地旅客的目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博鳌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会议小镇”,声名鹊起的旅游天堂。
尽管博鳌一度声名鹊起,但琼海也不得不承认,在论坛前几年,博鳌的城镇化是被动顺势而为的,并没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带动城乡一体化。为提升博鳌田园城市新形象,琼海市2012年投入2500多万元,对博鳌进行风情小镇改造,把该地区的民居文化、渔农文化、下南洋文化、万泉河文化以及现代时尚休闲元素融入主街道和商铺立面,将毗邻博鳌的朝烈、美雅等5个自然村的村庄、田野等乡村特色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连片开发,打造成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田园村庄。
竹楼、荷塘、绿道……如今,博鳌的田野村陌无不散发着浓郁的田园风情气息;而墟镇上,骑楼、咖啡馆、酒吧却又处处透露出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的元素。据统计,2012年博鳌平均接待游客达5000多人,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导游、高尔夫球童、游船驾驶员等新职业迅速兴起。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琼海打造田园城市的原则就是“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通过就地完善基础设施、设置与乡村游相关的业态,扶持本地旅游产业,真正做到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在这一理念的牵引下,博鳌无疑成为了琼海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
12个镇实现“一镇一特色”将琼海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有了博鳌这颗珠玉在前,琼海放开了手脚,开始紧锣密鼓的谋划下一步的发展。
形成1个中心城区、12个镇场区、上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和居民聚居点构成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体系;
把12个镇打造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引导各镇特色产业的形成;
通过“以镇带村、企业带村、景区带村、国家农业公园带村、中心村带村”等5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游……
于今年7月开始改造的中原南洋风情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走在中原镇的大街上,满眼是色彩靓丽的骑楼风情建筑,店面窗外摆放的五彩小花盆栽、精致的雕花立柱、风格怀旧的街灯,无不凸显出浓郁的、色调明快的南洋浪漫风情。
改造后的中原顺应了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旅游潮流的需求,大大提升了中原城镇的新形象,更加增强了商业气氛。中原形象大改观让街道两边的商家乐开了花,“以前整条街的店面都是五花八门的,看起来很乱,自从所有的招牌统一改造、风格色彩统一协调后,我们的店铺更加吸引人了,自己看着也舒服多了。”东街餐饮店的陈老板说。
商家们看着自己的店不仅有了“里子”,现在还有了“面子”,大伙都乐了,认为改造后的中原街道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还大大增强的商业氛围,商家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琼海市博鳌、潭门、中原三个风情小镇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效益,而万泉水乡河畔人家风情小镇和塔洋琼东古城风情小镇也将在今年年底建成,2014年将着手对阳江红色风情小镇、会山苗族风情小镇、大路农耕风情小镇等另外7个镇进行改造,通过对每条街道进行特色规划,突出鲜明的当地建筑特色,交融体现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黎苗文化,打造成一房一景观,一户一风情,努力引入和培育新的业态。
“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是有效转移当地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说,要将1700多平方公里的琼海打造成为一个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游,把游客引到千家万户,推进农民就地就业,真正实现农民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