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挥汗如雨的人们却饶有兴致地围坐着,观看台上的文艺表演,并踊跃参与有奖知识问答。
“请问端午节有哪些别称?”这是演出间隙,主持人提出的一个问题。台下一名观众举手抢答:“端午节还被称为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龙舟节、粽子节。”随着主持人一句“恭喜你答对了”,一名礼仪生赶紧小跑过去给答对者递上一份粽子礼物。
5月26日,儋州“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活动在儋州市那大镇力乍村拉开帷幕,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粽香情浓,品味儋州
“这粽子真香啊!”今天上午,游客们在力乍村一边品尝儋州各路粽子厂家的产品,一边啧啧称赞。
一些粽子生产者纷纷展示包粽子的技艺。今年64岁的力乍村村民古乔在院子里摆开“阵势”,现场为游客们包粽子,艺术品似的粽子一个接一个地堆放在桌子上。刹那间,她身旁就围满了“粉丝”,有的还忍不住上前参与包粽。儋州市长林东现场观摩后,连声夸奖古乔包的粽子漂亮。
当天,三亚海源溯于一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佳宏,与儋州粽子行业协会理事长田传明签订了20万个粽子的营销合同,将通过淘宝体系构建儋州粽子等特产直供店。色香味形俱佳的儋州粽子,搭载上网络营销快车。
针对网络营销,儋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那大镇党委书记陈海洁表示:将培育粽叶种植、农家乐裹粽子、粽子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通过专卖经销、连锁经销、淘宝网订购等途径,使“儋州粽子”走出儋州、走向全国、面向海内外。
黄皮如金,采摘醉人
已经成熟的黄皮挂在枝头,闪耀着金黄色的光彩。从广东深圳过来的自驾游游客黄明站在儋州市大成镇南吉村百年黄皮园里,伸手摘下一个饱满的果实,幽默地说:“黄明摘黄皮,黄皮醉黄明!”惹得他的妻子和女儿笑了起来。
像黄明一家的自驾游游客越来越多,他们大都与当地居民协商,自己采摘的黄皮论斤计价,几乎高出市场价一倍。“价格高点没问题,只要一家出来玩得开心!”黄明的妻子刘女士说。
不仅仅是自驾游,目前游儋州的组团也兴盛起来。
参加“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启动仪式的王菊茹,是海南万众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计调部经理,她介绍,今天首批组织了23名游客,到力乍村、牛路窝村、东坡书院、热带植物园游玩。“本来也想去摘黄皮的,但景点多,时间来不及。”王菊茹说。
美丽乡村,魅力之旅
儋州市旅游局局长李洪涛介绍,2014年儋州“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开辟了两条新线路:那大镇牛路窝村—那大镇江茂村—那大镇力乍村—海南热带植物园—石花水洞;东坡书院─那大镇力乍村─大成镇新营村—大成镇南吉村黄皮园—石花水洞。
两条线路串珠般把沿途美丽乡村连成整体。儋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雄峰说,此次活动让游客既能近距离感受儋州粽子独特的色香味,品尝地道的其他特色美食,又能体验儋州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原生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其深层次动因是对文化的开掘。对此,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代旺说:“儋州开展此次活动,是依附民众的生活、习惯、情感、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活动,是广大民众集体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
2014年儋州
“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线路
线路1:
那大镇牛路窝村—那大镇江茂村—那大镇力乍村—海南热带植物园—石花水洞。到牛路窝村参观林下种植菌草经济作物鹿角灵芝、平菇、木耳;到文明生态村江茂村采摘黄皮,参观革命老区;到力乍村参与体验裹粽乐趣、品尝特色小吃、采摘黄皮等,游客在农家餐馆还可吃到特色的美味美食。
线路2:
东坡书院─那大镇力乍村─大成镇新营村—大成镇南吉村黄皮园—石花水洞。到力乍村参与体验裹粽乐趣、品尝特色小吃,农家餐馆吃特色的美味美食,到大成镇新营村观白鹭鸟、大成镇南吉村黄皮园摘黄皮。走出城市,亲近大自然,让游客在感受原生态的返璞归真中得到松弛、平静和满足,让游客看到不一样的景色、体会一种别致的端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