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越深入,就越面临重重险阻、种种挑战,就如当前国家为支持“三农”实体经济发展一样,尽管出台了定向降准、税费减免、财政给力、金融帮扶等一系列的务实举措,然而“三农”经济实体融资难、融资贵似乎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一方面是“三农”客户急需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向基层银行申请贷款却迟迟借不到贷款;一方面是基层银行的自有资金并不紧张,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资金一直十分宽裕,却因受到各种制度的制约,只好躺在资金池里“睡大觉”。
其实,当“三农”实体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基层银行也同样面临着放贷难的现实难题。从银行内部管理看,一方面,信贷制度“门槛高”,制度明确规定必须提供法律规定的国有土地、房屋等价值充足的有效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这一硬性规定恰恰成了“三农”客户跨入银行信贷大门的“拦路虎”;另一方面,财务指标“设计严”,只有盈利水平高、资产负债率低、流动资金周转快、信用状况良好、产品竞争力强、获得荣誉多等多项指标同时达标,客户信用等级才能评定为“够格”,这也成了众多“三农”客户与银行挥手告别的“伤心泪”;再一方面,信贷约束“下手狠”,笔者实地调查得知,多家涉农银行对发放的贷款实行“包调查,包管理,包收回,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三包一挂”责任制,更有甚者实行“谁调查、谁发放、谁负责、谁收回”的终身责任追究制,捆牢了从业人员的手脚,从而让其不敢越雷池半步。
同时,“三农”客户本身又存在经营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信用违约潜在风险大、缺少融资抵押物等诸多问题。一来二去,面对这些实体经济的“融资饥渴”,基层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不足为怪了。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正道。当前“三农”实体在不能同时满足银行放贷条件的同时,评估登记手续繁琐与抵押费用过高也是造成贷款难、贷款贵的直接原因。笔者了解到,借款客户在办理房屋、土地抵押过户手续前,需到国土、房产等相关部门指定的社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登记,而评估登记部门分散。如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需到房产管理部门评估登记,一些地方评估费按房地产评估价值进行收费,即100万元(含100万元)以内按6‰收取;101万元至1000(含1000万元)按2.5‰收取。同时,房地产抵押登记还要按贷款金额的多少收取登记费、办证费,特别是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更加繁琐,收费因人而异。拿一栋价值5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借一笔300万元的贷款来计算,一些地方的房地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办证费等费用多达4万元,占其贷款总额的1.3%。这样一来,消除涉农银行放贷难就需要众人拾柴,从源头解除制度藩篱。
一方面,需要针对基层银行的现实苦衷,由央行和银监会从信贷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上依照“三农”实体的实际进行创新,不再让银行依葫芦画瓢式的信贷管理制度成为基层行放贷的“紧箍咒”,消除制度带来的基层银行放贷难。另一方面,银行管理层自身要切实从体谅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推行和实施信贷营销适度宽松的考核体系,不可一味地只对从业人员追责,造成从业人员无“圣旨”不敢放贷。同时,涉农银行不能再搞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成千亿的“垒大户”集中营销,人为地让“三农”客户的信贷规模紧上加紧。此外,需要出台规范房产、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服务行为,切实减少和免除抵押登记的各个环节和服务收费,出台由银行自身评估抵押物的新办法,从源头减轻需要融资的“三农”实体的直接负担。
只有“心往基层想、劲向基层使、难为基层解”的管理理念深入各级管理层,消除制约基层一线放贷中的“多头捆绑”,才能让“三农”实体享受银行的信贷“及时雨”。
一方面是“三农”客户急需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向基层银行申请贷款却迟迟借不到贷款;一方面是基层银行的自有资金并不紧张,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资金一直十分宽裕,却因受到各种制度的制约,只好躺在资金池里“睡大觉”。
其实,当“三农”实体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基层银行也同样面临着放贷难的现实难题。从银行内部管理看,一方面,信贷制度“门槛高”,制度明确规定必须提供法律规定的国有土地、房屋等价值充足的有效资产作为担保抵押,这一硬性规定恰恰成了“三农”客户跨入银行信贷大门的“拦路虎”;另一方面,财务指标“设计严”,只有盈利水平高、资产负债率低、流动资金周转快、信用状况良好、产品竞争力强、获得荣誉多等多项指标同时达标,客户信用等级才能评定为“够格”,这也成了众多“三农”客户与银行挥手告别的“伤心泪”;再一方面,信贷约束“下手狠”,笔者实地调查得知,多家涉农银行对发放的贷款实行“包调查,包管理,包收回,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三包一挂”责任制,更有甚者实行“谁调查、谁发放、谁负责、谁收回”的终身责任追究制,捆牢了从业人员的手脚,从而让其不敢越雷池半步。
同时,“三农”客户本身又存在经营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信用违约潜在风险大、缺少融资抵押物等诸多问题。一来二去,面对这些实体经济的“融资饥渴”,基层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不足为怪了。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正道。当前“三农”实体在不能同时满足银行放贷条件的同时,评估登记手续繁琐与抵押费用过高也是造成贷款难、贷款贵的直接原因。笔者了解到,借款客户在办理房屋、土地抵押过户手续前,需到国土、房产等相关部门指定的社会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登记,而评估登记部门分散。如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需到房产管理部门评估登记,一些地方评估费按房地产评估价值进行收费,即100万元(含100万元)以内按6‰收取;101万元至1000(含1000万元)按2.5‰收取。同时,房地产抵押登记还要按贷款金额的多少收取登记费、办证费,特别是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更加繁琐,收费因人而异。拿一栋价值5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借一笔300万元的贷款来计算,一些地方的房地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办证费等费用多达4万元,占其贷款总额的1.3%。这样一来,消除涉农银行放贷难就需要众人拾柴,从源头解除制度藩篱。
一方面,需要针对基层银行的现实苦衷,由央行和银监会从信贷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上依照“三农”实体的实际进行创新,不再让银行依葫芦画瓢式的信贷管理制度成为基层行放贷的“紧箍咒”,消除制度带来的基层银行放贷难。另一方面,银行管理层自身要切实从体谅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推行和实施信贷营销适度宽松的考核体系,不可一味地只对从业人员追责,造成从业人员无“圣旨”不敢放贷。同时,涉农银行不能再搞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成千亿的“垒大户”集中营销,人为地让“三农”客户的信贷规模紧上加紧。此外,需要出台规范房产、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服务行为,切实减少和免除抵押登记的各个环节和服务收费,出台由银行自身评估抵押物的新办法,从源头减轻需要融资的“三农”实体的直接负担。
只有“心往基层想、劲向基层使、难为基层解”的管理理念深入各级管理层,消除制约基层一线放贷中的“多头捆绑”,才能让“三农”实体享受银行的信贷“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