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与建议
1、启动对小作坊式苗场整顿刻不容缓
苗种是养殖的物质基础。对苗种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与引导事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我省小作坊式的苗场主要分布在文昌、定安、澄迈等地,年年呈倍数增长。经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优质苗种比例从2011年的65%,下降到40%左右,混杂、劣质苗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劣充优,随处可见。为此,应启动对小作坊苗场进行全面的整顿,规范其生产行为。
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对规范苗种管理,提高苗种质量安全成效日趋凸显,但在实际操作中,40%以上苗场受其条件限制,未能登记发证,被边缘化并成为监管的盲区。相关部门要取缔这些分散型的小苗场,既浪费财力物力,又易激化矛盾,效果欠佳。为此建议以区域为单位,以具有实力的苗企为引领,对这部分小苗场进行资源整合,建档登记,提高层面,逐步完善。同时尽快出台符合省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海南省水产苗种生产管理规定。
2、养殖者应自重自爱
造成劣质苗种的泛滥并形成气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苗种中介以次充好的欺乍行为;二是商品鱼价格持续走低,养殖者为节省生产成本而选择低价位苗种;三是在选购苗种前未认真比较筛选,花了高价钱却购不到好苗。众所周知,在商品鱼饲养的全过程中,苗种成本所占的比例仅为5-8%,饲料成本70%左右。优质苗种生产快,饲料转化率高,耗料低;反之劣质苗种由于生长期长,耗料高,养成规格参差不齐而影响商品鱼的价格。从中可见,贪小便宜,其结果是得不偿失,为此对苗种的选择应慎之又慎。
3、实施对引领苗企的良种补贴
大力推广良种良苗,符合2013年中央1号文件,省“十二五”海洋规划及重点扶持精神。调查分析显示,优质苗种生产引种筛选费用高,技术含量高,投入设备多,各项费用大,每生产一万尾苗成本要比普通苗高70%以上,但近二年来,受其劣质苗种的冲击,其销售价均低于成本价,企业运转艰难,良种良苗推广受阻,遏制了罗非鱼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此通过专项资金补贴,为其注入“燃料”,是提高罗非鱼良种良苗覆盖率最有效的经济手段。
4、加快成立省级罗非鱼苗种协会
罗非鱼为我省特色支柱产业,其苗种产量在养殖品种中所占比例高,需求量大,流通范围广。但苗种企业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产业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缺乏相互交流平台,信息不通畅。为此建议由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苗企牵头,加快成立省罗非鱼苗种协会,建章立制,增强行业自律。同时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遏制小作坊苗场,中介商的欺乍行为,提高行业的自我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5、加大对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技术的攻关
罗非鱼链球菌自2009年大面积暴发流行以来,给产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尽管相关部门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收效甚徽;近二年持续低迷的商品鱼价格,就如两座大山压在养殖者的头上,连年亏损,大大挫伤了养殖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罗非鱼产业链的良性运转,成为遏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建议加大对链球菌病防控资金投入与加大科技攻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