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前的铺前港,渔船、渔排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台风后的铺前港,三两只渔船海面上航行,打散的渔排在海面上、码头,打坏的渔船,堆积成了垃圾山,死鱼漂浮,腐臭阵阵,满目疮痍。
据悉,铺前镇是此番超强台风“威马逊”肆虐的重灾区之一,初步统计全镇农作物受灾1.85万亩,全部绝收;渔业养殖业受灾8000亩,其中渔排养殖全部覆没,渔船90%以上受损,其他养殖业也是损失惨重。初步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82179万元。□南国都市报记者袁兰胡诚勇
父亲及三兄弟均一夜返贫
“你看,这都是我的渔排,你看还剩什么!”杨绳坚,34岁,铺前镇铺渔村委会有名的养殖户,在研究怎么清理自家渔排。
一番查看后,杨绳坚又一次选择了放弃,“一下去就是断的木头,下面还有很多用来固定渔排的锚,谁敢下去!”杨绳坚很是无奈。杨绳坚走向歪在海面上的小简易木屋,3条狗突然窜了出来,“11年的积累打拼,一场台风就剩下了3条狗。”杨绳坚伤感地说。
杨绳坚算了笔账,渔网、养殖框、渔船、渔排、锚等设施,被吹进大海无踪影的渔船,以及养的鱼,“威马逊”卷走了他至少400万。 “一场风,就吹跑了11年的心血,还欠了一屁股债。”杨绳坚说,为了投入养殖事业,目前他还欠银行贷款20万,私人借款30万。
“有没有想过以后重新起步,让家人帮助你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杨绳坚苦笑了起来,虽然杨绳坚三兄弟和父亲居住在一起,但是,他们各自拥有着养殖业,在这次台风中也都蒙受了全军覆没的损失。
杨绳坚二哥杨成雄介绍,自己和大哥以及父亲的养殖规模虽然不及弟弟,但他也有50个养殖框,在这次台风中至少损失了100万。大哥和父亲的损失则大约在80万和60万。
一夫妇16年心血一夜化无
相对于杨绳坚,铺龙村委会的王绥潮妻子在刮台风的当天就晕了过去。
见到记者,这位大姐还未开口,便哽咽得说不出话。原来,王绥潮夫妇此番的损失更大,128个养殖框,仅仅硬件设施投资就多达120万,还不加上所有养的鱼,预估损失至少达400、500万。与杨绳坚一样,王绥潮夫妇从1998年便开始从事渔业养殖,一直以来,不仅赚到的钱都用于扩大养殖规模上,也向银行贷款用于周转。“一个月用在养殖饲料上的钱就要30-40万,你说亏得大不大?”
希望政府提供贷款扶助
“没有10-15年很难恢复到这样的规模。”在铺渔村委会做了3年大学生村官,目前在镇政府负责民政事物的韩春艳告诉记者。
韩春艳介绍,台风之前,铺前港的进行渔排养殖的有近200户,仅仅铺渔村委会就多达78户,估摸算下来,因为这场台风,铺前港的养殖户至少损失3亿元。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韩春艳说,这几个村的土地非常紧张,村民没有农田可耕作,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海吃海。“希望政府能够支持我们,给予大项目的贷款,这样我有可能翻身。”杨绳坚说。他算了笔账,重新起步最少要置办18个养殖框,这硬件设施搭建起来就差不多要15万元,再加上饲料等投入,至少要50万元的资金才行。“手头还剩的1万多块钱能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杨绳坚说。
养殖户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在海里的垃圾清理掉,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希望政府能扶助他们。
记者探访文昌铺前镇受灾最严重的水浸村下僚洋村——
房毁田淹
下僚洋村全村常住人口只有72人,但却是此次铺前镇受灾最严重的水浸村。台风当天,海潮涨得突然,来得猛烈,所幸在村民小组长及时提醒下,一村子人幸运躲过一劫。房子毁了,粮食泡了,田地淹了,虽说一切都那么惨,但村民们都希望,能在政府和社会的救助还有自己的努力下,恢复灾前的正常生活
18日,台风来之前,下僚洋村的村民们一开始还选择待在自家屋里,不愿撤离。为了预防出现紧急情况,当天整整一下午,台风正猛烈时,村民小组长陈明都站在防洪楼上,密切地关注周边的情况。
“不好!好像海潮涨上来了!”下午5点左右,陈明率先发现了异常情况。他赶紧拎起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锣,边敲着边下楼往村里跑去,叫上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赶紧带家里的老人小孩上防洪楼。有的老人跑不动,他连拉带背先后将三四老人救上了防洪楼。
大家上了防洪楼没几分钟,海潮瞬间暴涨,足足涨了1米多高。上楼后,陈明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向镇政府汇报情况,但当政府救援队赶来时,由于潮位太高,已经无法再靠近村庄。
突遇此险情,当天晚上,很多村民惊慌不定,但此时手机的信号都断了,已经无法联系外界,下僚洋村此时完全处于“失联”状态。陈明又带头做安抚工作,让大家安心等待救援。直到第二天早上,救援队才乘船赶到解救村民。
台风后
政府救助加群众自救
海潮整整3天时间才完全退去,台风过后,村里多间瓦房被水泡裂了,有的瓦房直接被掀去了屋顶,村民家里的粮食几乎全泡坏了,村里的100多亩良田被海水泡了3天后,也全部枯了,村里村外还到处都是被淹死的牲畜,单单下僚洋村外的那一片田地里,就有上百头被淹死的牛。在这种环境下,这几天,村民们是怎么过的呢?
“台风过后那两天,政府都会派人给我送盒饭过来。”村里的张竞荣老人说,19、20日两天,政府每顿都给大家送来盒饭,大家还是能够吃得饱的,但就是饮用水只是每人一舀。水不够喝,大家就只能想着到别的村去挑,但是最近一口可以喝的井水也在600米开外,村里一些老人妇女根本没力挑。
这个时候,曾经当过兵的村民陈泽宏主动站了出来,他从外面借来一辆小三轮车,载上大水桶去给大家运水。昨天共运了两车水,然后分给各家各户。“要不是他帮忙运那两车水,我现在早就没水喝了。”说起这事,张竞荣老人就不禁朝陈泽宏举起一个大拇指。
此外,这几天,镇里面还派来了防疫队,对村里村外进行消毒防疫,众多死亡牲畜就近挖坑掩埋,防疫队忙不过来,群众也很乐意领上一些石灰粉帮忙一起喷洒消毒。
最急需
缺粮缺菜缺防水帆布
22日临近中午,村民吴菊英阿婆和两位儿媳妇在一片狼藉的家里忙了一上午之后,正开始准备着一大家子人的午饭。
虽说政府前一天给每家每户发了一袋大米,但吴阿婆一家一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米。而是将前几天家里泡过海水的大米,用淡水洗洗,煮来吃,尽管这米煮起来是那么的黏糊,而且带有异味。“能吃就先将就着吃一点,以后家里的田还不知道能不能种。”吴阿婆说,下僚洋村地势低洼,基本上每年都会淹水,以往淹的都是淡水,水退了可以继续种庄稼,可这一次是海潮,被海水泡过的田地,“会变咸”,家里那几亩地,不知道多久才能再继续种庄稼。
除了粮食,还得有一点蔬菜。台风后,吴阿婆的大儿子去了一趟集市。一看可好,菜价贵得离谱,3根黄瓜9块钱,一棵椰子菜12块。但家里已经断菜几天,他还是咬咬牙给买了回来。“这么贵的菜,我们以后怎么吃得起?”看着几天未见的蔬菜,吴阿婆并没有半点高兴,而更多的是发愁,她希望能获得多些粮食蔬菜,让一家人度过这次难关。
在台风中,吴阿婆家的瓦房和众多村民家的瓦房都被掀了顶,房子淹在一米多高的海水中,有的都被水泡得开裂,大家还希望能尽快修修家里的房子。“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农历七月份了,海南的习俗,这个月份是不能动土木的。”一位村民说,现在这种情况,修盖房子已经来不及了,大家就希望能有多一些防水帆布,拿来暂时铺盖屋顶,这样也能暂时挡风遮雨。
铺前隆丰村委会城后村
房子都成危房
受风灾影响,铺前市隆丰村委会城后村7成房屋受损严重,该村村干部李春表示,不少村民没有了住所,希望得到帐篷、食物的捐助,并希望尽快恢复电力的输送。
22日下午,记者来到铺前市隆丰村委会城后村了解到,该村7成的房屋是瓦房,在此次风灾中,有1间房屋倒塌,其他所有的瓦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绝大多数成了危房,不敢住人。
村民李俊英大姐就是无房可住的一户人家。记者看到,虽然李俊英大姐家的房子仅仅是掀掉了瓦片,但是她表示,经过专业人士查看,这座屋子的根基动摇,属于危房,需要重新盖才能居住。目前她带着孩子,居住借助在邻居家。“也不能一直这样,要是有帐篷就好了。”
该村生产小组组长李春介绍,他们村有235人,22日收到了政府下拨的150斤大米,2箱饼干,8件矿泉水,2桶食用油。“还是少了点,我们现在最急缺的就是电力的恢复,还有帐篷,先把一些住户的居住问题解决。”李春说。
特写
破铁皮是他们的遮阳伞
7月22日中午13时,烈日当空,晒在人身上烫得刺痛。在通往铺前镇唯一的输电通道下,一群身着蓝衣的电力抢修工在等待施工材料的短暂时间里,简单地吃一点盒饭,之后便原地坐下休息。在电力抢修现场没东西遮阳,被台风刮飞到旁边的破铁皮就是他们的遮阳伞。
他们是湖南湘乡电力建设公司的电力抢修工人,服务海南电网建设已经10多年时间。此次,台风前后,他们跟广大电力抢修工作者一样,一直在没日没夜地进行着电力抢修工作。自上一次休息,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48小时。抱罗——大致坡、抱罗——湖山两条线路在他们的抢修之下,沿线的群众已经恢复了用电。
“群众急着用电,政府要求今天白天内,铺前必须通电,我们也必须得加快速度。”队长吴新军跟记者没说上几句话,施工材料已经运到。
这块破铁皮遮阳伞只存在了20分钟便被“抛弃”,而它的“发明和使用者”们已经再次投入到电力抢修工作中……
据悉,铺前镇是此番超强台风“威马逊”肆虐的重灾区之一,初步统计全镇农作物受灾1.85万亩,全部绝收;渔业养殖业受灾8000亩,其中渔排养殖全部覆没,渔船90%以上受损,其他养殖业也是损失惨重。初步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82179万元。□南国都市报记者袁兰胡诚勇
父亲及三兄弟均一夜返贫
“你看,这都是我的渔排,你看还剩什么!”杨绳坚,34岁,铺前镇铺渔村委会有名的养殖户,在研究怎么清理自家渔排。
一番查看后,杨绳坚又一次选择了放弃,“一下去就是断的木头,下面还有很多用来固定渔排的锚,谁敢下去!”杨绳坚很是无奈。杨绳坚走向歪在海面上的小简易木屋,3条狗突然窜了出来,“11年的积累打拼,一场台风就剩下了3条狗。”杨绳坚伤感地说。
杨绳坚算了笔账,渔网、养殖框、渔船、渔排、锚等设施,被吹进大海无踪影的渔船,以及养的鱼,“威马逊”卷走了他至少400万。 “一场风,就吹跑了11年的心血,还欠了一屁股债。”杨绳坚说,为了投入养殖事业,目前他还欠银行贷款20万,私人借款30万。
“有没有想过以后重新起步,让家人帮助你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杨绳坚苦笑了起来,虽然杨绳坚三兄弟和父亲居住在一起,但是,他们各自拥有着养殖业,在这次台风中也都蒙受了全军覆没的损失。
杨绳坚二哥杨成雄介绍,自己和大哥以及父亲的养殖规模虽然不及弟弟,但他也有50个养殖框,在这次台风中至少损失了100万。大哥和父亲的损失则大约在80万和60万。
一夫妇16年心血一夜化无
相对于杨绳坚,铺龙村委会的王绥潮妻子在刮台风的当天就晕了过去。
见到记者,这位大姐还未开口,便哽咽得说不出话。原来,王绥潮夫妇此番的损失更大,128个养殖框,仅仅硬件设施投资就多达120万,还不加上所有养的鱼,预估损失至少达400、500万。与杨绳坚一样,王绥潮夫妇从1998年便开始从事渔业养殖,一直以来,不仅赚到的钱都用于扩大养殖规模上,也向银行贷款用于周转。“一个月用在养殖饲料上的钱就要30-40万,你说亏得大不大?”
希望政府提供贷款扶助
“没有10-15年很难恢复到这样的规模。”在铺渔村委会做了3年大学生村官,目前在镇政府负责民政事物的韩春艳告诉记者。
韩春艳介绍,台风之前,铺前港的进行渔排养殖的有近200户,仅仅铺渔村委会就多达78户,估摸算下来,因为这场台风,铺前港的养殖户至少损失3亿元。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韩春艳说,这几个村的土地非常紧张,村民没有农田可耕作,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靠海吃海。“希望政府能够支持我们,给予大项目的贷款,这样我有可能翻身。”杨绳坚说。他算了笔账,重新起步最少要置办18个养殖框,这硬件设施搭建起来就差不多要15万元,再加上饲料等投入,至少要50万元的资金才行。“手头还剩的1万多块钱能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杨绳坚说。
养殖户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在海里的垃圾清理掉,但他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希望政府能扶助他们。
记者探访文昌铺前镇受灾最严重的水浸村下僚洋村——
房毁田淹
下僚洋村全村常住人口只有72人,但却是此次铺前镇受灾最严重的水浸村。台风当天,海潮涨得突然,来得猛烈,所幸在村民小组长及时提醒下,一村子人幸运躲过一劫。房子毁了,粮食泡了,田地淹了,虽说一切都那么惨,但村民们都希望,能在政府和社会的救助还有自己的努力下,恢复灾前的正常生活
18日,台风来之前,下僚洋村的村民们一开始还选择待在自家屋里,不愿撤离。为了预防出现紧急情况,当天整整一下午,台风正猛烈时,村民小组长陈明都站在防洪楼上,密切地关注周边的情况。
“不好!好像海潮涨上来了!”下午5点左右,陈明率先发现了异常情况。他赶紧拎起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锣,边敲着边下楼往村里跑去,叫上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赶紧带家里的老人小孩上防洪楼。有的老人跑不动,他连拉带背先后将三四老人救上了防洪楼。
大家上了防洪楼没几分钟,海潮瞬间暴涨,足足涨了1米多高。上楼后,陈明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向镇政府汇报情况,但当政府救援队赶来时,由于潮位太高,已经无法再靠近村庄。
突遇此险情,当天晚上,很多村民惊慌不定,但此时手机的信号都断了,已经无法联系外界,下僚洋村此时完全处于“失联”状态。陈明又带头做安抚工作,让大家安心等待救援。直到第二天早上,救援队才乘船赶到解救村民。
台风后
政府救助加群众自救
海潮整整3天时间才完全退去,台风过后,村里多间瓦房被水泡裂了,有的瓦房直接被掀去了屋顶,村民家里的粮食几乎全泡坏了,村里的100多亩良田被海水泡了3天后,也全部枯了,村里村外还到处都是被淹死的牲畜,单单下僚洋村外的那一片田地里,就有上百头被淹死的牛。在这种环境下,这几天,村民们是怎么过的呢?
“台风过后那两天,政府都会派人给我送盒饭过来。”村里的张竞荣老人说,19、20日两天,政府每顿都给大家送来盒饭,大家还是能够吃得饱的,但就是饮用水只是每人一舀。水不够喝,大家就只能想着到别的村去挑,但是最近一口可以喝的井水也在600米开外,村里一些老人妇女根本没力挑。
这个时候,曾经当过兵的村民陈泽宏主动站了出来,他从外面借来一辆小三轮车,载上大水桶去给大家运水。昨天共运了两车水,然后分给各家各户。“要不是他帮忙运那两车水,我现在早就没水喝了。”说起这事,张竞荣老人就不禁朝陈泽宏举起一个大拇指。
此外,这几天,镇里面还派来了防疫队,对村里村外进行消毒防疫,众多死亡牲畜就近挖坑掩埋,防疫队忙不过来,群众也很乐意领上一些石灰粉帮忙一起喷洒消毒。
最急需
缺粮缺菜缺防水帆布
22日临近中午,村民吴菊英阿婆和两位儿媳妇在一片狼藉的家里忙了一上午之后,正开始准备着一大家子人的午饭。
虽说政府前一天给每家每户发了一袋大米,但吴阿婆一家一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米。而是将前几天家里泡过海水的大米,用淡水洗洗,煮来吃,尽管这米煮起来是那么的黏糊,而且带有异味。“能吃就先将就着吃一点,以后家里的田还不知道能不能种。”吴阿婆说,下僚洋村地势低洼,基本上每年都会淹水,以往淹的都是淡水,水退了可以继续种庄稼,可这一次是海潮,被海水泡过的田地,“会变咸”,家里那几亩地,不知道多久才能再继续种庄稼。
除了粮食,还得有一点蔬菜。台风后,吴阿婆的大儿子去了一趟集市。一看可好,菜价贵得离谱,3根黄瓜9块钱,一棵椰子菜12块。但家里已经断菜几天,他还是咬咬牙给买了回来。“这么贵的菜,我们以后怎么吃得起?”看着几天未见的蔬菜,吴阿婆并没有半点高兴,而更多的是发愁,她希望能获得多些粮食蔬菜,让一家人度过这次难关。
在台风中,吴阿婆家的瓦房和众多村民家的瓦房都被掀了顶,房子淹在一米多高的海水中,有的都被水泡得开裂,大家还希望能尽快修修家里的房子。“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农历七月份了,海南的习俗,这个月份是不能动土木的。”一位村民说,现在这种情况,修盖房子已经来不及了,大家就希望能有多一些防水帆布,拿来暂时铺盖屋顶,这样也能暂时挡风遮雨。
铺前隆丰村委会城后村
房子都成危房
受风灾影响,铺前市隆丰村委会城后村7成房屋受损严重,该村村干部李春表示,不少村民没有了住所,希望得到帐篷、食物的捐助,并希望尽快恢复电力的输送。
22日下午,记者来到铺前市隆丰村委会城后村了解到,该村7成的房屋是瓦房,在此次风灾中,有1间房屋倒塌,其他所有的瓦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绝大多数成了危房,不敢住人。
村民李俊英大姐就是无房可住的一户人家。记者看到,虽然李俊英大姐家的房子仅仅是掀掉了瓦片,但是她表示,经过专业人士查看,这座屋子的根基动摇,属于危房,需要重新盖才能居住。目前她带着孩子,居住借助在邻居家。“也不能一直这样,要是有帐篷就好了。”
该村生产小组组长李春介绍,他们村有235人,22日收到了政府下拨的150斤大米,2箱饼干,8件矿泉水,2桶食用油。“还是少了点,我们现在最急缺的就是电力的恢复,还有帐篷,先把一些住户的居住问题解决。”李春说。
特写
破铁皮是他们的遮阳伞
7月22日中午13时,烈日当空,晒在人身上烫得刺痛。在通往铺前镇唯一的输电通道下,一群身着蓝衣的电力抢修工在等待施工材料的短暂时间里,简单地吃一点盒饭,之后便原地坐下休息。在电力抢修现场没东西遮阳,被台风刮飞到旁边的破铁皮就是他们的遮阳伞。
他们是湖南湘乡电力建设公司的电力抢修工人,服务海南电网建设已经10多年时间。此次,台风前后,他们跟广大电力抢修工作者一样,一直在没日没夜地进行着电力抢修工作。自上一次休息,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48小时。抱罗——大致坡、抱罗——湖山两条线路在他们的抢修之下,沿线的群众已经恢复了用电。
“群众急着用电,政府要求今天白天内,铺前必须通电,我们也必须得加快速度。”队长吴新军跟记者没说上几句话,施工材料已经运到。
这块破铁皮遮阳伞只存在了20分钟便被“抛弃”,而它的“发明和使用者”们已经再次投入到电力抢修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