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11个村民小组380户人家,今年年底预计会有100户人家养殖六弓鹅,而在去年只有35户。”这几天,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乡田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永平,忙着登记村里计划养殖六弓鹅的农户数量以及他们计划的养殖规模。
田圮村六弓鹅养殖户的“爆棚”,是因为大家目睹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养鹅实训基地的技术帮助下,村里5户农民组成的合作社,一个月前售出了首批4000只六弓鹅,每斤鹅的销售价将近20元,销往三亚、陵水、保亭等地。
陈永平算了一笔账:今年1斤六弓鹅的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但是养殖户不仅没有亏本,反而比去年增收了数千元。“增收的原因是有了学校对养鹅的全程技术帮扶和指导。往年六弓鹅的成活率在50%,而今年则高达90%。”
投资300万元的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养鹅实训基地,环绕田圮村30多亩的牛门水库而建,去年12月正式建成,细分为种鹅养殖区、鹅蛋孵化区、雏鹅培育区、肉鹅养殖区、理论教学区。学校水产养殖专业老师王野带队驻守基地,从种鹅的培育、鹅苗的孵化以及养鹅的防疫,开展一系列养殖过程监控。
提高六弓鹅的成活率,王野采用了“生态养殖”方式,以养殖水库的水域使用为例:之前村民养殖六弓鹅只知道在水域中放置罗非鱼,但罗非鱼不吃鹅排粪便反而造成了水体污染,影响六弓鹅的成活。基地在养殖六弓鹅的水体中放养可以吃掉鹅粪便的鲢鱼、鳙鱼、鲤鱼,一举提高了六弓鹅的成活率。
田圮村是省教育厅的扶贫联系点,是一个有着1680人的黎族村庄。早些时候,开展扶贫的思路只是“送物资、送资金”。后来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发现,这并没有给村庄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如何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如何能让村里的黎族群众依靠自己的劳动脱贫,省教育厅扶贫调研发现:村里多户群众养鹅,鹅肉口感细腻,于是指导村里以合作社的名义申请六弓鹅的注册商标,并且支持省农林科技学校在田圮村建起养鹅基地做技术示范。
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校长李芳伟介绍,目前学校2013级畜牧兽医的全部学生还在基地上实践课,同时每周四在基地的教室开展技术培训课,田圮村以及周围村庄的黎族群众都可以免费学习种养技术。
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惠丽表示,通过职业教育的技术扶贫,田圮村的群众不仅提高经济收入,精神面貌也积极向上。本报记者 郭景水 通讯员 佘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