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如存称“大的菠萝一个超3斤重”。 南国都市报记者 徐善应 摄
12月14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红明农场的一处坡地上,青色、黄色的菠萝满地都是。红明农场24队58岁听力障碍残疾人洪如存和往日一样,来回巡查,忧心忡忡,“你看,10多亩菠萝都开始成熟,要是卖不出去,就惨了!”记者 徐善应
洪如存曾是农场的一名职工,也并不是天生就听力残疾。“以前生过一场病,耳朵就不好使了。”洪如存向记者出示了他的残疾证。
洪如存的妻子陈大姐介绍,目前,夫妇俩均已退休。为补贴家用,在朋友的介绍下,洪如存和妻子在当地承包了坡地,种植菠萝。他们一共种植了20多亩菠萝,前段时间,首批10亩菠萝已经采摘。当时因为行情比较好,直接有收购商找到他们,每斤1.5元,将成熟的菠萝全部从地里买走。那时,在他俩看来,剩下10多亩即将成熟的菠萝,一旦成熟也不担心销售的问题。如今菠萝熟了可没有收购商上门。
“至少有17亩的菠萝还没采摘。”洪如存介绍,菠萝全部摘完,估计有8万斤。
为解决剩下这批菠萝的销售问题,洪如存和妻子也约了收购商到地里看过。“买家当时来看了,说还不是很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摘;前两天,买家又来看了,说菠萝已经熟了,说是要拉到郑州,这些菠萝不是很理想。”洪如存听了很受伤。
由于人脉不广,洪如存不知如何才能联系上收购商。得知南国都市报曾帮助不少农户卖出了大量滞销的农产品,他在海口工作的女儿拨打了本报电话求助。
“每斤只要1.3元左右,我们就愿意卖。”陈大姐说,滞销的菠萝在镇上根本卖不了多少,希望大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