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政府与菜篮子生产企业日前商定,海口近期将新增3700亩叶菜生产基地,以有效满足节庆期间市民对本地叶菜的高峰需求。
海口这一最新举措,剑指的是过高的菜价,调处的是民瘼疾苦。百姓可以不买奢侈品,但不可一日无菜。经年累月的高菜价、高物价,刺痛的已经不仅仅是海口、海南百姓的日常生活。生活成本偏高,降低了各路人才扎根海南贡献才智的意愿,可能伤害海南长远发展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对于高菜价,从省里到海口,多年来一直直面问题,也曾多次多渠道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2012年,我省力推“菜篮子”工程,投资8.3亿元用于新建3万亩常年蔬菜基地;2013年初,海口市政府实施平抑蔬菜价格11条举措;2013年底,海口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建成……这些措施对抑制过高菜价产生了明显成效,但应该看到,在某些时段,菜价仍然偏高。
菜价居高不下,有关人士给出的解释包括“供应本地市场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菜农靠天吃饭效益低”、“成本上升”、“流通环节繁多”、“受天气影响”等等。不过正如省委领导最近就海南物价过高所指出,“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作风不实,缺乏深入研究,缺乏管用可靠、执行到底的措施。”换言之,人为因素仍占据主要方面,让市民的菜篮子轻起来,还得让干部动起来,拿出得力措施并予以坚决执行。
海南居民到了外地,不时会惊讶于当地的物价之低。其实并不是外地物价低,而是海南物价畸高。这个现象提醒我们,海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泡沫时期形成的高物价惯性还在持续,天长日久,人们习以为常,对此已经麻木。要把菜价降下来,首先需要重树大众的权益意识,形成同心协力治理高物价的社会共识,这一扭转观念的步骤必不可少。
一棵菜经过采购商到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再到农贸市场的小商贩,经历了多次转手,产生了层层加价。不可忽视的是,海南市场较小,一些中间环节、中间商、农贸市场管理方对价格或是摊位费占据了过大的话语权,现在“尾大不掉”,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被寄予厚望的有关部门需借鉴“砍掉中间环节”的互联网思维,结合已经实施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等举措,扶持建立直销、网购、配送到家等新渠道,以网络时代的新手段破解菜价老问题。
应该看到,近期海口为了降低菜价动作频频,建立了“菜篮子”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计划出台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意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吸引龙头企业进入,加大设施农业投入,鼓励本地生产、本地直销。举措拿出来了,只要不折不扣加以执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定能看到效果。高菜价的形成原因虽多,但充分供给、降低成本总能够成为给价格降“虚火”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