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二日,在儋州市白马井码头,渔民们在售卖海产品。本报记者 陈元才 实习生 陈期财 摄
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通讯员 张琳
水天相接的夜空刚刚露出鱼肚白,儋州白马井渔港就热闹起来。今天清晨,记者走进这个渔港早市,只见一排排红色槽具堆满了从渔船卸下的海鲜。在众多顾客中,不乏远道而来的游客。
“这鱼好大呀!”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士边看边与身边的高个子男士说道。他们是一对夫妻,安徽铜陵人,在儋州市那大城区买了一套房子,春节期间才到那大居住,今天是来洋浦千年古盐田景区自驾游,顺便捎些海鲜回去。
家住儋州市新州镇、现在那大红旗市场从事海鲜经营的伍木和妻子吴儒柳,一次就从白马井渔港早市批发了1000多斤墨鱼、鱿鱼等水产品。据了解,那大城区常住人口已突破30万人,其中包括诸多“候鸟一族”,对海鲜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站在早市外的洋浦大桥上望去,只见有的渔船忙着卸货,有的渔船正准备出海。旭日初升,那红旗招展的渔港,海水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哎呀,渔港的晨景令人陶醉!”来自山西吕梁的游客李元涛与家人在洋浦大桥观景台凭栏远眺,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午我们打算去白马井的餐馆品尝海鲜,明天再买一些干货带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