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专家建议海口打造亲水慢行系统 缓解非机动车道紧张
南海网海口11月20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周静泊)逢雨必涝已成为海口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11月20日上午举行的2015中英建筑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卓认为建设海绵城市可应对海口内河内湖的水质污染问题,建议海口可借旧城改造的契机,采取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并使之与排水防涝设施相辅相成,改善海口内涝情况。 海口水域面积从20%缩至7% 内涝与水质问题严重 建设海绵城市十分必要 城市内涝,对于多数中国城市而言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且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海口也频遭内涝困扰。但与此同时,在中国的658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缺水量约为70亿立方米/年,且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海口的内湖内河污染情况也多年来也遭市民纷纷吐槽,媒体屡屡曝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历史上海口被称作水城,水域面积占比20%,现状城区水域面积不足7%”王家卓说。 据王家卓分析,海口的年降雨量大,短历时暴雨强度较过去有增强的趋势,城市硬化面积渐渐加大,具有调蓄雨洪能力的河湖湿地不断萎缩。典型暴雨对城市雨水管网要求高,现状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环境亟待改善,海潮、洪水同步率高,海水入侵,水生态亟需恢复。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海口很有必要尽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必要。 海绵城市应与防水排涝设施相辅相成 建议采用PPP模式建设 王家卓认为,海绵城市主要能解决水生态的问题,是雨水进入市政管网之前的处理和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小型的、源头的、分散的设施,应对的是中雨和小雨,一般不超过30mm的日降雨量。 “最近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了2020年的建设目标,海口市要有20%的连片区域在2020年建设成海绵城市,工作压力不小”王家卓表示,海口老城区建设海绵城市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还要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编制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避免大拆大建。 因为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王家卓建议海口政府可考虑采取PPP模式建设,但是交易结构的设置非常重要。 “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海绵城市的作用。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代替排水防涝设施,当前应该是灰色(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升,辅以绿色(海绵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王家卓说。 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