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海南种植马铃薯难题已攻破
“马铃薯天性喜凉怕热。”海南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农业专家张洪溢教授道出了马铃薯“落户”海南的头号难题:高温。
前人在海南种植马铃薯屡屡碰壁,在张洪溢看来却是难得的机遇。张洪溢带领着科研团队,自2008冬季打响了海南马铃薯“攻坚战”。试验发现,在海南只有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的气温适合马铃薯生长。
要让马铃薯只有3个月就能长成,就必须选择早熟的品种。经过筛选,张洪溢锁定了特早熟、产量高、抗性好的荷兰“费沃瑞它”种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问题又随之而来。“北方种马铃薯是挖沟种,但海南是在稻田里种植,水分过大不利于生长,我们想出了一招:垫土起高垄种,再按照一定的厚度要求培两次土,问题就解决了。”张洪溢说。
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种,2011年2月,儋州一大片稻田里,亩产突破2000公斤、商品率达到90%以上的马铃薯收成,改写了“海南种不出马铃薯”的历史。
同年,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证明了在海南种马铃薯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也证明了该项技术的推广价值。
困境
推广不足目前种植仅几百亩
马铃薯种植粗放,收获后储藏期长达3至6个月。这些特性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抗天灾和抗市场能力较大,能带来稳定收入。“按每公斤2元收购价计算,每亩3个月每造受益超过2500元。”对于马铃薯能让海南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这件事,张洪溢充满信心。
然而,海南种植马铃薯技术突破已有5年之久,为何乡里田间仍难见有马铃薯,市场上也难寻踪影?“关键是推广不足。”海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伍壮生说。
在伍壮生看来,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南如果积极响应,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将能有效提高海南耕地使用率。
“其实海南的马铃薯种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但2011年才真正系统攻破技术难题。技术可以攻破,最难改变的还是人们的观念。”伍壮生说,如今技术基本成熟,但“海南种不出好品质马铃薯”的观念存在已久,推广种植上难以得到农户支持,未见大面积推广。
据介绍,目前海南马铃薯种植仅有几百亩,由农户或合作社在澄迈、屯昌、五指山等地小面积种植,亩产量能达2000至3000斤,且产量正不断提高。
支招
专家建议马铃薯要种出特色
关于在海南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的可行性,农业专家认为是可行的,甚至是有优势的。“海南种马铃薯,生育期只要90天左右,相比北方种植所需的120至150天,上市时间要早。提前2到3个月上市,当然能抢占市场。”伍壮生说。
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园艺师高芳华认为,在海南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能提高耕地使用率,还能充分利用旱坡地土地资源提高效益。
他建议,在海南推广种植马铃薯,除了选择耐热型品种,还要考虑种出特色,比如紫黑色的“黑金刚”马铃薯,不仅色相、口感不错,市场售价是普通马铃薯的七八倍,“消费者喜欢新鲜,这种薯肉是紫黑色的马铃薯,更有可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海南冬季的气候应该是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如果作为替代,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有益的。”省农业厅种植业处有关负责人说,要大面积推广一种农作物,必须得经过长时间的试种,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前景都要摸清楚,确认可行才能向农民推广,“从目前来看,我省种植重点还是热带瓜果菜特色农业,暂未有大规模推广种植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种植如果能在海南大面积铺开,将是多项突破。”张洪溢说,从深层次意义来说,海南种植马铃薯,与海南100多年来引种的橡胶、椰子、油棕、槟榔等品种一样,对海南的农业产业结构,都将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