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万泉水乡。资料照片
支撑的特色小镇。
博鳌天堂小镇,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为主,透露着琼海人的纯朴与宁静;万泉水乡小镇,以木雕和美食等产业著称,古朴自然恍若仙景;中原南洋小镇,侨乡文化与苍劲的雨树、东南亚风情建筑相互衬托……
这些风情小镇即是一个景区,成为展现琼海本土文化的窗口。大批游客的到来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民也分享到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果,笑容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会山是海南最大的苗族人口聚居区,长期封闭落后。2015年琼海市委、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建设黎苗风情小镇,成立了苗绣产业园,搭建起非物质文化传承平台,并把旅游业引到山区苗寨,拓宽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田园+旅游”带动当地100多名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田园+商品”带动了苗绣产业和苗家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起“旅游饭”。 2015年会山镇96户378人脱贫成功,乡村美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
既是出行之路也是小康之路
如何把琼海市最美的景点、最美的公园、最美的庄园连为一体?琼海通过建设500公里长的绿道网络,把全域1710平方公里13个镇(区)2756个自然村作为一个大景区连接起来。
这些绿道主要有木栈道、沥青路、水泥通畅路三种,大部分是沿用原有公路加以旅游化改造。沿线的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等设施都已逐步完善,成为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共享的基础设施。
一条条绿道将城市、小镇和村庄连成一体,使城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城乡的生活品质越来越接近、城乡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提升。实现了主客共享、居旅相宜,让居民、农民和游客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村庄美了,产业强了,渐渐把年轻人又吸引回空心化的农村,仅潭门镇,近两年返乡就业就有11000多人。
长坡镇黄号村的大学毕业生李会革,被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决定回家创业。他利用互联网,将本地的椰子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500多万元。
看到家乡万泉镇的发展变化,去年9月还在嘉积城区帮别人卖茶叶的王春喜,毅然回到家乡,租用邻居家80平方米的房屋开起了茶店。随着游客的增多,王春喜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如今,“全域5A级景区”已成为琼海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的目标。符宣朝说:“我们的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绿道系统都是为百姓打造的。给百姓造好了家园,农村有了活力,也就给游客造好了乐园。”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