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昌江还积极推动垦地互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展。目前昌江推广的和牛、特种山猪、种桑养蚕等项目,鼓励农场以土地参与的形式开展合作经营。
“2016年,红林农场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而职工人均工资达到了2.5万元,相较改革前的2013年,分别增长了18%和107%。”昌江县副县长黄胜卫表示,如今改革阔步向前,农场发展也实现了增速。
远景 农场未来明晰了
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在3年的改革发展中,昌江初步实现了“三个融合”的目标。
“随着红林、红田两居的设立,我们正在加速推进土地清理规范工作。”黄胜卫说,设“居”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理清后,在农场农业用地规范管理、资产核清的基础上,昌江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范组建红林农场有限公司,增强企业竞争力,并逐步把公司建设成为产权结构合理、管理体制完善、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经济利益的大型经济实体。
目前,昌江已对红林、红田两居的445户居民开展土地入户调查,并着手对县城周边的土地进行规划,力争在未来实现农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年改革摸索,昌江垦地共建的硕果,正结满山海黎乡的土地。
(本报石碌3月31日电)
短评
一子落而满盘活
短短几年时间,昌江红林农场基础设施换了新颜,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了,产业结构开始调整,职工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巨大的变化来自农场体制改革,来自理顺了的管理体制机制,来自县里的统一规划、大手笔扶持。实践充分证明,新时期农垦改革找准了积弊要害,找到了出路方向,实现了对症下药,收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将农场移交地方管理,虽然短时间内就能享受到地方政策、资金和各种资源的红利,但长远目标还是要激活农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改革阔步向前,红林农场也实现了发展“加速度”。未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场,有志于成为昌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只要抓住人这一最关键因素,做好农场企业化、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等一系列改革工作,落实产业发展战略,这一目标也就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