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小健
近日,在海南大学等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多家爱心企业到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认购南瓜7.4万斤。另悉,五指山市旅游烹饪协会10家企业近日与五指山市水满乡水满村贫困户签订了农副产品收购协议,决定长期收购水满村贫困户的水满鸭、五脚猪等农副产品。
透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只要社会各方开动脑筋,多给贫困户搭把手,就能拓宽其农产品销路,让其收获真金白银,解除其后顾之忧,反过来又能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动力,使扶贫真正扶出实效。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穷帽”、拔“穷根”的根本路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导致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制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滞销、卖难”的根源。将产品顺利销出去,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初衷,也是产业扶贫有成效的标志,因而,产业扶贫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帮助贫困户拓展市场渠道,解决产品销售难题。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创新扶贫方式,搭建起购销双方的桥梁。在注重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尤其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特色农产品销售搭上电子商务快车。同时,通过微店、微信群发动更多的社会人士和爱心志愿者加入到“随手帮”“顺路带”模式中来,让“线上+线下”的方式成为解决贫困户产品销路的良方。
政府部门还可选择合适的方式设立扶贫产品推介部,通过收集扶贫产品信息、贫困户基本信息、市场动态信息、消费者求购信息等,消费者可通过推介部的介绍,上门购买或电话订购产品,使推介部成为贫困户的“农产品经纪人”,以此拓宽扶贫产品销路,让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