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铭 (本人提供)
■ 本报记者 李磊
晚春四月,三亚市槟榔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绵延数百米的大棚里,各种各样新品种的甜瓜长势良好。戴上草帽,拿起笔记本,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冠铭走进农业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陈冠铭的脚下,是位于海南岛南端的一片神奇热土。这块名叫“南繁基地”的土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成为全国农作物新品种重要的“天然实验室”。
如今,陈冠铭已经扎根在这个“天然实验室”十多年时间,在设施农业、甜瓜、花卉以及南繁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非常幸运,我赶上了海南农业发展的上升期,海南农业空白领域众多,发展空间巨大,尤其是设施农业、新兴花卉、名贵药食同源植物更是顺势发展。”陈冠铭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科研项目要靠事实说话。”这是陈冠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准则。为了获取第一手的农作物试验数据,他时常像一个农民一样,成天泡在田里。
陈冠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忙起来的时候,一天24小时分为三部分,白天像农民一样泡在试验基地,查看试验和生产情况,晚上还要爬格子,整理数据和文献,剩下的时间才是吃饭睡觉。”
为了从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实验数据,陈冠铭通过与农户、农业企业结对子,带项目、带人、带技术、带品种深入农田和生产基地,发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每到冬春季节,陈冠铭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到田里与农户交流种植技术。
在申请“海南热带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时,陈冠铭跑遍了海口、三亚、乐东、陵水等省内众多的设施农业基地,撰写了数万字的《项目建议书》。
正是凭借着这股精神,陈冠铭将来自于田间地头的实验数据,转换成一个个科研成果,在这片热土上浇灌出累累硕果:
2009年,陈冠铭执笔的“热带主要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被立为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2011年,他主持的“热带设施甜瓜技术引导与应用”项目团队,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星火计划先进集体的称号;通过与南繁单位合作,陈冠铭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优质、高产、高抗、耐密植的新品种“红冠”和“锦田一号”,已成为海南设施甜瓜的主要栽种品种之一;今年4月,他主持完成的“热带切花月季品种与栽培技术”获得了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陈冠铭本人也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海南省青年科技奖”等称号或荣誉。
站在试验田边的陈冠铭说:“搞农业科研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汗水和劳动,要沉得下身心和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片热土给我们提供的优越科研条件。”
(本报三亚4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