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才村层峦叠翠,水田片片,仿佛一幅优美的画卷。 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林呈 摄
美丽乡村·海南样本
■ 本报记者 刘笑非 特约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林呈
面前有河水潺潺流过,背后有大山层峦叠翠,在外人看来,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福才村是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但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个一直富不起来的革命老村。
“全村319口人,守着300来亩田地,中午吃地瓜,晚上吃米饭,种出来的都是口粮,哪还有钱赚?”年纪不大的福才村村民小组长王诚干,常常从父辈的口中听说村里的艰苦生活。
靠山吃山,群山环抱之中的福才村,不仅坐拥着上天赐予的一片青山和一条绿水,大自然孕育出的独特土壤也让福才村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同样是从王诚干父辈开始种的地瓜,如今则肩负起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希望,而给生活带来巨变的,是曾被村里人“抗拒”的农村电商。
45户村民开起微店卖地瓜
今年3月,蓬勃发展的白沙电商注意到了福才村口感清香、粉多甘甜的地瓜,经白沙电商办等部门与农户积极对接,借助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户开起微店,把福才村的地瓜搬上了互联网“货架”,一举打通了销售渠道,让200多亩福才地瓜为全村人增收26万元。
“电商既带动农产品销售,又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自觉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提升效益。”5月5日,省委书记刘赐贵调研白沙电商产业园时,对“地瓜上网”赞赏有加,并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电商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用电商渠道推销美丽乡村。
在电商进入福才村之初,村民们曾对这新鲜事物有过抵触情绪,一是不了解,二是没信心。“澄迈的桥头地瓜有两万多亩的种植面积,福才地瓜才200多亩,怎么抢市场?”王诚干坦言,作为村里第一个开微店的农户,他是抱着失败的准备的。
“说起来难以置信,当第一笔电商订单到来时,村里的地瓜甚至还没开挖。”王诚干笑言,从前都担忧地瓜种出来没销路,如今却担心起订单来了没货可卖,从无人问津到网店走俏,形势变了,积极性也起来了。
在白沙电商的推动下,村民一改往日背着地瓜去市场找销路的境遇,全村67户人家有45户开起微店,用简单的手机操作便能将美味的福才地瓜销往全国。“把铺盖带去农贸市场过夜占位置,是福才村曾经的‘奇景’,如今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把地瓜卖到省外。”村民符妹虹说。
让其他农产品也“触网”
得益于福才村特殊的环境和土壤,福才地瓜靠着口感和味道成了消费者心中的“网红地瓜”,200多亩地瓜销售一空,省内外的订单依旧纷至沓来,包括王诚干在内的微店店主们,不得不兼起了客服,向客户们推销起了来年的福才地瓜和深山特色农货。
“从前是产量靠天气、买卖靠运气,一斤地瓜卖出5元钱能让农户合不拢嘴。”村民王永干笑着说,现在通过网络销售,刨除物流成本,每斤能卖到七八元钱。而在白沙县政府的支持下,福才村也成为了白沙第一个微店村,依托福才地瓜积累起来的人气,要拓展其他当地农产品“触网”。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名声在外的品牌农产品才敢去闯互联网市场,而白沙农产品往往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不多,其实更符合微店的发展。”白沙电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白沙的电商和物流格局,为农户装上增收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既打通了销售渠道,也能让农户迅速上手,塑造了互联网时代新型农村电商的生态模式。
随着福才村的“网红地瓜”销售一空,王诚干和村民也商量起为微店添置些新商品。“本地花生榨出的花生油,山林里野生的蜂蜜和山药,都很畅销哩!”王诚干畅想着,将来会是哪里的消费者,在自己的微店里买下第一罐蜂蜜呢?(本报牙叉5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