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报价表 | | 手机版 | 无图版

会员登陆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农旅网 » 资讯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展水稻机种需要破解“四大瓶颈”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67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农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8%以上,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只有45%,其中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多数不到20%。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双季稻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价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日前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举行的全国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高塘岭街道新河村燕子组平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觉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合作社拥有34台农机具,其中插秧机4台,今年合作社种植水稻2000多亩,从事水稻农机作业服务面积2000多亩。现在水稻生产实现了机耕、机插、机收、机防、机烘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机插秧,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找准着力点——
  双季稻区是重点
  种植机械化水平低一直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短板”。从种植区域来看,北方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长江中下游稻麦兼作区,水稻机械化发展较快;南方双季稻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北5省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45%,早稻晚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多数在10%至20%左右。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最低。
  水稻机械化种植主要有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抛秧等几种方式,机插秧是主要的种植方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毅认为,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适合双季稻种植的育插秧成熟技术。目前我国水稻育插秧技术针对的是北方地区单季稻中小苗育插秧技术,苗高不能超过25公分,双季稻区早晚稻茬口时间比较紧,又是高温期,普通农户育出适合机插的秧苗比较困难。为了确保两季水稻都可以高产,通过大苗移栽方式来缩短季节茬口的矛盾、减少农民育秧难度是一个可行路径。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巡视员王家忠认为,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是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更是农机管理部门的使命所在。必须补齐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这个短板,把它作为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着力点。要充分发挥农机管理部门、推广机构、骨干企业、专家团队、新型经营服务主体联动共促作用,找准瓶颈问题,明晰路径措施,推广典型模式,营造良好氛围,以种植机械化的突破,带动双季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提升。
  突破机插瓶颈——
  大幅降低种植成本
  用工成本高成为当前推高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季稻区水稻种植环节是用工量最大的环节之一,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湖南长沙望城区高塘岭街月圆村凯劲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谭辉的妻子纪万芬说,他们合作社有12台(套)农机具、8个育秧大棚。今年合作社种植1000多亩水稻,水稻农机作业服务面积2000多亩,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种植基地可以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每亩可节省人工成本30%;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种植时间,提前插秧,每亩可增加产量300斤至400斤。
  湖南是我国种植双季稻最多的省,常年种植双季稻4300多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地形复杂、田块细碎以及双季水田作业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原因,湖南过去水稻机械化水平一直很低。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表示,为了突破机插秧瓶颈,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为机育秧”理念,制定《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规范》等,每年培训数千名“为机育秧”能手,研发和推广多层全自动育秧苗床,批量引进密闭式催芽设备,集中扶持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
  为了让农民亲身感受到机插秧的好处,湖南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出70个县开展机械化育插秧示范试点,每个县安排机插秧、手插秧和抛秧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一个人工一天最多插秧1亩田、抛秧1.5亩,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插秧60亩;机插秧的水稻产量平均比抛秧的产量每亩高出100斤。这大大调动了农民购机插秧的积极性,湖南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迅速推广,从2011年的300万亩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1612万亩,今年将达到1800万亩。
  广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也很低,2016年广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4.18%。其中,机耕水平为96.39%,机收水平为90.40%,机种水平仅为28.33%,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广西农机推广总站研究员陈世凡介绍,近些年广西重点组织实施水稻育插秧“百千万”工程,建设100个配套有稻谷烘干设备的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1000个中型育秧中心,引导带动社会发展10000个小型育秧中心,有效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烘干等薄弱环节,促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
  解决四大问题——
  夯实机械化发展基础
  专家认为,要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必须要着力解决“四大瓶颈”,即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的物质装备问题;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主体问题;抓好试点示范,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问题;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条件问题。
  要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环节的物质装备水平。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农民使用的水稻插秧机主要有久保田、洋马等洋品牌和江苏沃得等国产品牌。湖南巽地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制造出了国内首台高速有序抛秧机,人均工作效率是8行高速插秧机的1.2倍至1.5倍,手抛秧的10倍左右,比高速插秧机用种量节约30%。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认为,目前我国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总体比较成熟,关键是要实现农机农艺紧密结合,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要配套,提高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规模经营者等市场化生产主体,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主体问题。目前,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力量。江西崇仁县相山镇枧上村凤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冬生说,他们合作社拥有100多台(套)农机具,他在经营自家400多亩水稻的同时,组织100多名农机手入社,为周边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促进了当地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要抓好试点示范,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问题。刘恒新认为,要做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要带着农民干,种给农民看,让农民认识和掌握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建立起来。据了解,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省份都在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要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加强集中育秧等农机化基础建设。南方地区田块小,影响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规模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农机合作社普遍面临“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问题,应该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兴建农机具库棚,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和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着力缓解农机“三难”问题。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农旅网首页 | 追溯体系 | 联系我们 | 农旅网简介 | 公司新闻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3-2014 农旅网 www.0898nl.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海南富汇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海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
琼ICP备202100670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1947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130021 联系电话:0898-65928822 邮箱登录 

农旅网官方微信

了解海南农业

手机购买水果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