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森林公园旅游公路改造工程,为保护生态3次修改设计方案,为林区树木改道,让300多棵树有尊严地在路中间生长。(7月3日《海南日报》)
吊罗山森林公园旅游公路的建设者为了留下桥周围的古树,放弃建新桥,改为加固拓宽老桥。采取原地保护的方法,使树木和道路融为一体,这样就给游客感觉路上“长”出了一棵棵树。虽然对于行车稍有影响,但参天大树得到了保留,生态得到了维护,而且对于森林公园来说,曲径通幽,树在路中,人在景中,浑然一体,比普通的大路通达更加原生态,更加棋高一着,更加引人入胜,这不就是游客远道而来所追求的意境与体验吗?
工程启动前,为了生态保护,设计方案修改了3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现代交通对古老雨林的礼让,更是建设者对生态为先理念的坚守。大自然就是这样,当人类肆意破坏,无度索取,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而如果人类对它悉心呵护,保有敬畏,则会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改“树让路”为“路让树”,表面看起来是人们向自然的礼让,实际上则是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的双赢。进退之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环保辩证法,是生态立省、生态修复的理念更新。
改“树让路”为“路让树”,是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笔者看来,这一举措在正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海南,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态立省,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海南责无旁贷。以一流的生态环境闻名于世的海南,对于生态保护有着一份更加特别的情感。过去五年,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持续全国领先,海南成为国人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在海南发展的新起点上,单纯追求速度、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合时宜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坚决遏止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已越来越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克服工业文明旧思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也是坚定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必由之路。
改“树让路”为“路让树”,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生态文化的一次实验。有了这样的生态理念,有助于我们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推动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塑造美丽海南新形象,让海南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让海南永葆“美丽中国”版图中一片绚丽的风景。
吊罗山森林公园旅游公路的建设者为了留下桥周围的古树,放弃建新桥,改为加固拓宽老桥。采取原地保护的方法,使树木和道路融为一体,这样就给游客感觉路上“长”出了一棵棵树。虽然对于行车稍有影响,但参天大树得到了保留,生态得到了维护,而且对于森林公园来说,曲径通幽,树在路中,人在景中,浑然一体,比普通的大路通达更加原生态,更加棋高一着,更加引人入胜,这不就是游客远道而来所追求的意境与体验吗?
工程启动前,为了生态保护,设计方案修改了3次。每一次修改,都是现代交通对古老雨林的礼让,更是建设者对生态为先理念的坚守。大自然就是这样,当人类肆意破坏,无度索取,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而如果人类对它悉心呵护,保有敬畏,则会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改“树让路”为“路让树”,表面看起来是人们向自然的礼让,实际上则是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的双赢。进退之间,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环保辩证法,是生态立省、生态修复的理念更新。
改“树让路”为“路让树”,是守住绿水青山这个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笔者看来,这一举措在正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海南,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态立省,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海南责无旁贷。以一流的生态环境闻名于世的海南,对于生态保护有着一份更加特别的情感。过去五年,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持续全国领先,海南成为国人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在海南发展的新起点上,单纯追求速度、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合时宜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坚决遏止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已越来越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克服工业文明旧思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也是坚定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必由之路。
改“树让路”为“路让树”,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生态文化的一次实验。有了这样的生态理念,有助于我们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把山水林田湖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推动形成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塑造美丽海南新形象,让海南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让海南永葆“美丽中国”版图中一片绚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