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栋“地瓜楼”坐落在沙土之上,崭新的小汽车在村中来回穿梭……如今的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已告别过去的贫穷落后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地瓜村”。
“现在,每斤地瓜最高可售卖至26元,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甜美。”9月26日下午,澄迈县桥头地瓜产销协会秘书长杨英春说起近5年来的变化,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这样的变化,首先源于桥头地瓜品质的不断提升。
在桥头地瓜扩繁基地,记者看到,红土地上“躺”着一片绿油油的地瓜苗,长势十分喜人。桥头地瓜产销协会副会长王永敢捻断一小节苗枝,对记者说:“过去,农户都是用地瓜枝叶或碎块进行扦插种植,不仅产量逐年降低,感染病毒的几率也很高。”而现在,大家都种上了桥头地瓜种植技术研究所培育出的脱毒种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据悉,1亩脱毒种苗,平均可供20亩土地种植,为了达到向全省推广的数量标准,桥头镇已和镇周边的农场及农户签订了相关协议,预计3个月后,能将现有的1000亩扩繁基地面积提升至2500亩,满足扩繁需求。
地瓜品质提上去了,销路打开了,牌子也越擦越亮,接下来,如何呵护这块“金字招牌”成了众人关心的大事。
前不久,新一届桥头地瓜产销协会换届,“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也燃了起来:在桥头镇委、镇政府要求,全省使用“桥头地瓜”商标的产地必须统一种植标准,产品由协会监制,保证品牌农产品的高质高价产销;建立完善网络信息收集交流平台,收集产销数据,指导种植户合理安排生产数量和上市时间,确保桥头地瓜丰产又丰收;计划加快建设水利灌溉和田头冷库工程,保障桥头地瓜产业链健康稳定运转。
“产量提升的背后,田头冷库的建设是一大关键。”杨英春表示,建设冷库能拉长产品上市时间,如果只追求地瓜的大量推广种植,容易造成采收时期产量太高,采收时间太集中,致使地瓜出现价格下滑、品牌受损等问题。他说,如果将地瓜集中送往县内的大型冷库,在运输过程中又容易发生碰撞,导致外皮破损,这样的地瓜再经过冷冻,很可能出现果肉变暗、口感变差等问题。
“目前,全镇建设的田头冷库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质量参差不齐。”桥头镇委书记沈新霞告诉记者,目前,桥头镇正计划引进龙头企业开展田头冷库建设,同时联系澄迈县水务局不断完善水利灌溉工程,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如今,桥头镇共成立了18家地瓜合作社,地瓜种植面积2.8万亩,种植户平均年收入高达10万元。
桥头地瓜的发展,是澄迈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迈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多年发展,澄迈涌现出了桥头地瓜、澄迈福橙、福山咖啡等叫得响、卖得俏的“金牌”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农户脱贫攻坚,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添翼。(本报金江9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