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18日讯(记者李梦瑶 通讯员林学健) 10月中旬的天气渐渐转凉,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万众村却依旧是一片绿意融融。在村里的蚕舍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茂彬正忙着给蚕宝宝喂食着桑叶。“过不了多久,等它们吐丝结了茧,就能换回一沓沓钞票啦!”曾因“总爱喝酒打架”而出名的万众村,自从在党员干部带头下发展起桑蚕种养,这几年几乎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提起万众村,如今都知道那是琼中远近闻名的养蚕致富村。可在几年前,村里的名声却不太好。“过去大家闲下来就相约喝酒,酒后时常打架。”回忆往昔,黄茂彬至今心有余悸。他深知,要想村民们戒除酗酒的陋习,必须得让他们有事可做。
2009年,琼中开始鼓励村民引进种桑养蚕。在得知这一新兴产业后,黄茂彬在心里算了一笔账:3亩水田一年收获的稻谷才赚5000元,如果全部用来种桑养蚕,一个月就有5000元的收入,收入可观。可当时万众村从未有过种桑养蚕的传统,村民们对于卖蚕茧能否赚钱,心里没底。“身为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黄茂彬决定“拿自己开刀”,当即在自家稻田里开始种桑养蚕,不断提高养蚕技术,一年内便赚了2万余元,成了村里的养蚕专业户。
黄茂彬说服村民加入养蚕队伍,眼看他赚了钱,万众村渐渐掀起种桑养蚕的热潮。“去年我们家种了6亩地,养蚕净赚了2万元。”万众村村民黄振辉在2016年底喜摘“贫困帽”。
截至今年7月底,整个村共种植610亩的桑树,已卖出近5万斤蚕茧,获得经济收入达近100万元。“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如今仅剩14户贫困户。”黄茂彬笑言,今年再加把劲,剩下的贫困户年底脱贫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