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二大蔬菜生产县,扶沟县拥有瓜菜播种面积52万亩,近13万人从事蔬菜产业。面对近年来全国蔬菜价格的季节性、品种性波动,扶沟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主打“效益”牌,把蔬菜新品种和生态农业相结合,提升了蔬菜园区的档次,蔬菜产业结构迎来了3个大变化,品种、品质、品牌都在提升。
第一个变化,品种调优了。原来种“大路菜”,现在种高端瓜菜,种植品种由原来的种植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普通品种,发展为种植种类繁多的高端蔬菜。
第二个变化,品质提升了。原来蔬菜种植是一家一户育苗,现在变为工厂化育苗,全县蔬菜育苗工厂达到12家,基质育苗、新式嫁接育苗大大提升了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原来,瓜菜生产以露地瓜菜、普通大棚为主,现在发展为日光温室、巨型棚、双层拱棚等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全县90%的蔬菜采取了育苗栽培技术。由于品质的改善,蔬菜损耗率由原来的25%下降到8%。
第三个变化,品牌做大了。原来,蔬菜种植户多是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现在形成以蔬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蔬菜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现有5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266个,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18个;蔬菜种植公司6家、蔬菜种植合作社128家、蔬菜家庭农场22家。随着特色蔬菜向优势产区集中,集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加工出口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蔬菜园区越来越多。
如何解决蔬菜的销路问题?扶沟县加强了无公害出口蔬菜的申报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引导农民培育品牌,努力用“绿色菜、健康菜”赢得大市场。目前,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共有42个,建成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4个,完成了1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形成了互联网、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多元化销售模式。“扶沟蔬菜”“鑫福口”等品牌蔬菜可免检进入北京、上海、郑州等各大蔬菜市场。
与此同时,该县实行了严格的蔬菜生产准入制,对达不到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区域,不支持其发展蔬菜生产;为各蔬菜生产基地和重点蔬菜生产村建立档案,实行蔬菜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生产过程实行安全监控;同时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达不到标准的蔬菜禁止上市销售。
如今,全县蔬菜总产值46.8亿元,从事蔬菜产业的农民人均收入8600元。吕潭乡鸿运蔬菜种植合作社聂长征种植6.5亩蔬菜,年收入达18万元,家里的交通工具也由原来的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社员们笑称:“大棚种菜就是好,开着轿车往地里跑。”
本报记者乔金亮 通讯员董亚磊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