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潘彤彤
12月27日,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排岸村的村路上,几名游客正缓步前行,欣赏着两旁的田园风光,不住发出赞叹。村民吴军热情地和他们打着招呼,“你们来得还有点早,再过两三个月,路边的木棉花开了,那才真叫美呢!”
这几年,经过昌江县委、县政府的打造,“昌化江畔木棉红”已是大大有名的旅游资源品牌。每到开花时节,乡村道路旁,木棉花漫山遍野火红娇艳,游走在昌江的村道上,仿佛是进入一幅十里画卷,美不胜收,很多网友都盛赞这木棉花掩映下的小路堪称“海南最美乡村路”。
醉人的美景背后,是昌江历届县委、县政府创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不断织密农村公路,助推全域旅游的坚实足迹。
为打通木棉花“生态富民路”,在省交通运输厅支持下,昌江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契机,加快实施该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策划包装了一批“主干线路”、“旅游资源路”、“风情小镇、美丽乡村路”,使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向自然村通自然村、景点景区、产业园区、生产基地延伸,串联木棉花开的景点,打造“生态富民路”,有效破解制约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十三五”时期,昌江已投入建设资金4.9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4.4公里,解决了全县8个乡镇77个建制村179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的问题,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还改造危(病)桥13座953.3延米,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危桥任务,是全省改造危桥最多的市县之一。同时,昌江的农村公路列养率也达到了100%,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一等奖。
昌江还全面落实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8个乡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配备公路养护管理和养护人员;多数委会村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配备村道路政协管员,建立村级“四好农村路”建设议事机制,形成县有路政人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分级负责”的三级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
(本报牙叉12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