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员携手农场主振兴乡村有盼头——上海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联合培育新模式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培育一支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上海市农科院与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探索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合作创业创新培育机制,有效整合资源,联手共同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志在通过联合培养,达到青年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手拉手共同成长的目的。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培育一支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上海市农科院与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探索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合作创业创新培育机制,有效整合资源,联手共同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志在通过联合培养,达到青年科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手拉手共同成长的目的。
上海市自2013年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并由上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培训工作,先后认定了10098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上海都市农业产业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
据介绍,本次联合培养将安排专项资金,由上海市农科院和农广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联合遴选和组织有合作意向的学员参加培养计划,接收学员到各相关研究所进行学习培训,安排与相关研究所专家、青年科技人员对接交流,重点培养青年农场主和青年科技人员结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该计划拟开展科技项目推介与对接洽谈、“手拉手、共成长”青年农场主与青年农科人员互助结对、定期和不定期授课等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两位已经结对的新型职业农民做了深入交流,刚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倪林娟做了“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发言。
2010年,倪林娟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加入崇明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当初别人种啥她跟着种啥,到她种啥别人跟着种啥;从率先开创社区营销到如今形成“农业+”模式,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多亩扩大到1000亩,她的成功有目共睹。在会上,她侃侃而谈,当她谈到当初如何依靠园艺所科技成果一步一步走上新高度,自己怀着感恩的心走进联合培育启动仪式现场时,她的分享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施泉葡萄”品牌在上海市场有口皆碑,金山施泉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是葡萄产业有名的“乡土专家”,当他说起自己创业时在林果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带领合作社社员种植大棚葡萄,并通过科学技术提升品质成功打造出品牌的经历时,他的创业创新经历触动了现场每一位曾历经创业艰辛的新型职业农民。
很显然,联合培育是一种三方共赢的有益探索。对于上海市农科院来说,既能推动科技人员投身上海“三农”工作主战场,又能够零距离感受市场需求;而农广校既增强了培育实力,又增添了培育途径;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则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农业科技的有效支撑。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在会上表示,上海市农科院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行动,希望农业科技人员能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把握大都市农业服务特点形成产业特色,依靠科技形成竞争力,大力发展外向型高效现代农业。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王国忠在会上说,作为大都市的上海振兴乡村计划需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索体现了优势互补、产学研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值得鼓励,期待形成机制早出经验。
记者 胡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