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郜晋亮
在巍峨与雄浑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绵延的黄河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母亲河再一次展现了她博大的胸怀和爱,孕育了果洛藏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苍茫雪山,无垠草原,格萨尔王的传说依旧穿梭在时空之间,牛羊成群,点缀在蓝天白云之下,让六月的果洛草原楚楚动人。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千百年来,草原用她的无私奉献滋养着数不清的生命。可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在打破草原的生态平衡。过度的索取,让草原得不到喘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顺应规律,敬畏自然,善待草原。果洛州亦然,更时不我待。
生态、藏区、贫穷,用这三个关键词概括果洛州最为贴切。生态的重要性,藏区的特殊性,贫穷的挑战性,让果洛州变革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难上加难。“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人”,也彰显着敢于担当的本色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果洛州用10年的时间,走出了发展藏区生态富民产业的新路径。
找准定位,生态与产业的完美融合
果洛州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发展就必须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要回答清楚这样的问题并不难,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产业是畜牧业。但一个是保护,一个是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回望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态畜牧业战略发展思路,立足生态优先,又挖掘生态潜力与价值,循着高原藏区未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出新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要看到保护生态的重大责任,也要看到独特的生态条件带给我们的价值。”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表示:“发掘果洛最大的生态优势,挖掘潜在价值,走绿色发展之路,做深做细绿色产业培育、特色产品供给,依靠生态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找准了定位,必须重拳出击。“一拳要打在改变领导干部的认识上,一拳要握满真金白银投入扶持。”从在达日县担任分管农牧副县长直接抓生态畜牧业试点,到担任果洛州农牧局副局长通盘考虑生态畜牧业布局,班玛叁智有着深刻的体会,“只有先改变干部的认识,才能转变群众的观念。”
如今,果洛州的州、县、乡三级党政干部,将生态畜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金白银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全州已累计投入生态畜牧业发展资金3.37亿元,2017年更是实现历史最高8000万元。
近10年的探索实践,从试点示范,到175个纯牧业行政村全覆盖,到18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单元合作社,再到1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这一组数字和成绩的背后,既充满了果洛州各级党委政府、农牧部门强大的推力,也闪烁着牧民群众勤劳与智慧的光芒。
改革引领,传统与现代的生动博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样的时代强音萦绕在广阔天地之间,六月的果洛草原萌动着新绿,所到之处,牛羊悠闲,牧民群众有说不尽的新气象、新变化。
在万千的变化之中慢慢剥离,草原新生的背后藏着一幅在改革引领之下,传统与现代博弈的生动画卷。画卷徐徐展开,处处激荡人心。
在草原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之下,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14年,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党支部书记长寿就开始琢磨,要按照省里和州里提出的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带领村里人一起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优先保护草原生态,用科学的养殖方式,现代的养殖技术,走出传统畜牧业发展困境。
在达日县直却村,村里探索出“保底分红”模式,承诺入社牧户收入不会降低。为了能转变牧民群众不杀生的传统观念,合作社在重新组建的牦牛群中专门分配了放生牛群,划定了特定的草场。达日县农牧局局长才让尼玛说:“这两个办法,对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十分奏效。”
除了这些努力外,果洛州委、州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在坚持草畜平衡的前提下,只要牧户加入合作社一只羊,政府就会再为其配赠一只羊。但同时又设置配赠上限,避免“垒大户”,被当地牧民俗称“1+1”配股模式。政策一出,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牧民群众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随着生态畜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股份制改造成为青海省牧区所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重头戏。同时,也是通过改革引领藏区畜牧业发展,有效保障牧民群众利益的又一有力举措。草场、牛羊折价入股,甚至房屋、劳动力也可以折合成股份,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牧民变股民。
市场导向,销路与增收的关键所在
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发展动力缘何如此强劲?除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即给力的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外,还有一只无形的手,那就是有效地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而且在对接中尤其不能忽视企业所发挥的作用。
甘德县岗龙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最早的探路者之一。生态、科学、安全的养殖方式,合理、专业、高效的生产分工,让村里的劳动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如何再次释放活力?合作社理事长赞忠说:“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发展二三产业,让市场来吸收他们就业。”
怎么想就怎么干。开设酸奶加工厂、土特产商店、粮油门市部,发展餐饮服务、石刻加工、藏族服饰加工,加快劳务输出等,这些渠道吸纳的劳动力占到了全村总劳动力的一半,岗龙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牧民群众的口袋也越来越鼓。2017年,合作社分红资金达到164.25万元,户均9227.53元。
除了自己的摸索外,还离不开企业的带动,订单合作就是最直接的方式。在赞忠看来,能与企业合作,就能解决合作社畜产品的销路问题。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都会为州上一家叫金草原肉业的公司供应500头优质牦牛,比市场上的价格每头能高出700元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这个生态畜牧业发展核心利益链条中,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合作社,企业在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果洛州委、州政府不断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果洛州工业园内,雪域格桑花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奶制品加工车间已落成。公司总经理关却吉告诉记者,投产后可以消化全州牦牛鲜奶产量的50%,对当地牧民增收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目前,已经与全州48个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正在洽谈的合作社有17家。
“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走向更大的市场,还要做合作社做不了的事情。”关却吉分析道,“从量上看,我们的牦牛奶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我们利用纯净、天然、绿色的优势,做好质的文章,可以走中高端市场路线,对接市场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并通过品牌包装,实现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