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在海南启动中国PFOS优先行业削减与淘汰项目“红火蚁防治子项目”。未来4年,将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组织开展替代药剂及防控技术示范展示与培训宣传,研究制定红火蚁防控领域的氟虫胺替代政策,制修订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和标准,确保氟虫胺如期退得出,红火蚁疫情长期控得住。
据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介绍,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做到“五个加强”。一是加强检疫监管,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将紧盯绿化草坪草、观赏苗木等红火蚁扩散传播的主渠道,切实加强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和调运物品的除害处理。二是加强技术集成,提升疫情控制能力。以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探索“各级政府主导、防控组织实施、检疫机构检查”的疫情防控新机制,集中筛选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环境影响小的防控药剂,组装集成包括化学药剂防控、生态环境治理、生物措施控制的综合配套技术。三是加强重点扑杀,减轻疫情危害程度。针对人员密集、农业生产生活影响大的红火蚁发生区,以及新发生疫情的地区,加大防控力度,组织开展集中扑杀。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防控技术水平。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普及植物检疫法规、氟虫胺药剂替代要求、红火蚁综合防控配套技术。五是加强公众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农业有害生物疫情控制知识、技术和产品,大力宣传农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淘汰替代的意义、目标和措施,让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和美丽家园。
据了解,红火蚁具有传播渠道复杂、入侵早期隐蔽、种群增长快速等特性,被世界多国高度关注的入侵生物,一般在农田、果园、水库、农户房屋中筑巢栖息,当受到惊扰时会发起主动攻击,被叮蜇后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致人死亡。2017年已在我国11个省(区、市)的308个县(市、区)发生,年发生面积超过350万亩,在红火蚁严重骚扰的地方,已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生态灾难”。据分析预测,我国南起海南、北到河北,东起东部沿海、西到西北内陆的25个省(区、市)都面临着红火蚁的威胁,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红火蚁的有效防控和可持续治理任重道远。
从世界各国防控实践来看,红火蚁防控最有效的方法仍是化学防治。我国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药剂有10种,其中一种含有PFOS(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成分,即氟虫胺,年使用量约20—30吨,占红火蚁防控农药总使用量的18.8%。PFOS是农用化学污染物中最难降解、具有致癌毒性的物质。2009年PFO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清单,按照公约要求,我国必须在2019年3月25日前彻底淘汰,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此次启动实施中国PFOS优先行业削减与淘汰项目——红火蚁防治子项目,是我国在农业和卫生领域兑现国际公约的有力举措,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