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这是怎样一种身份?在贵州花茂村,这里拥有8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0多亩脆红李基地、60亩草莓采摘基地等等,加起来共有20多项产业。这里的村民不仅是农民,也是“农业工厂”的工人。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季盈盈聊一聊发展“农业工厂”需要注意啥。
季盈盈:农业工厂,其实就是工厂化农业。它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在花茂村,这里拥有8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0多亩脆红李基地、60亩草莓采摘基地等,加起来共有20多项产业。这里的村民不仅是农民,也是“农业工厂”的工人。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坚信,要脱贫,必须走产业发展的路子。而这条路,必然是通过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引领而“走出去”的。
彭龙芬算了一笔账,一亩地露天种植,一年的经济效益在2000元至3000元。如果换成大棚种植,一年的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5000元,足足翻5倍。
但是,恒温的大棚要实现全年高效利用,并且顺利销售种植的蔬菜,单靠农户的力量并不够。“需要流转村民的土地,让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大规模开发。”有这样的理念,村里陆陆续续开发了800余亩大棚蔬菜,打包的成品蔬菜远销广州、上海、山东等地。
如今,工厂化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现已应用于蔬菜、花卉、养猪、养禽、养鱼、乃至多年生果树栽培等许多领域,并达到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农业工厂”也成了农业产业化的新风向,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也为产业脱贫开辟了新路子。发展“农业工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在这里提供几个小建议。
首先,农业工厂的经营者最好是本地人(本村人)。一方面是因为本地人对当地环境和各方面情况更为熟悉;另一方面,本地人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让农业工厂的推行更加顺利。
其次,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或者争取村里有名望的人的协助。这样可以让农业工厂辐射到更多的村民,聚沙成塔,形成更好的发展效应。
还有,工人要多召集本村的农民。拥有了本地的创业者,当地的政府支持之外,在雇人方面,要多聘请本村或本地的农民,让他们参与生产一线,并且要把利益关系谈好。
最后,农业工厂的关键是产业化。单纯的种植或养殖在村子里不但很容易被人抢生意,还很难摆脱被模仿的命运。
因此,产业化才是农业工厂的方向,创业者需要利用产业化思维打动整个产业链和资源,突出差异化,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