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报价表 | | 手机版 | 无图版

会员登陆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农旅网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政策解读 » 正文

关注影响粮食安全的几种现象

发布日期:2019-01-2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勇  浏览次数:544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仓廪实,天下安”,虽说我国已经实现粮食自给,但我们仍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当前,有几种影响粮食安全的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种植结构“非粮化”。我国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从1978年至2017年增幅为110.81%,但粮食的播种面积从1.21亿公顷下降至1.17亿公顷,降幅为2.15%。与粮食播种面积不增反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作物增长十分迅速。其中,烟叶、糖料、油料、茶园的增幅分别为144.26%、175.88%、212.52%和271.85%,蔬菜和果园的增幅分别为599.85%和672.06%。出现“非粮化”现象,是因为经济作物的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粮食。可是,对一个拥有近14亿人的大国来说,过度“非粮化”现象对粮食安全有一定影响。

  二是人均粮食拥有量常年徘徊在安全线边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确定人均粮食400公斤是消费安全线。我国粮食总量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长至2017年的6.18亿吨,增幅高达202.62%,但2007年以前人均粮食均低于400公斤。其后,人均粮食稳定站在了安全线之上,从2008年403公斤增长至2017年的477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但总体上还不能高枕无忧。

  三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除了农业从业人数大幅减少,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仍以中老年为主,且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粗放型耕作方式亟待转变。

  确保粮食安全是个永恒课题。下一步,有关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防止“非粮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在引导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可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保障水平,提高相关区域粮食生产积极性。采取措施制止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切实遏制流转土地“非农化”。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藏粮于地”强调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2016年东北地区进行了616万亩的休耕和轮作试点,2017年试点面积扩展至9个省区192个县市的1200万亩,取得了明显成效。“藏粮于技”强调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当前,应围绕着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坚持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做精品质结构,由过去满足量的需求向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夯实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产业基础。

  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应做好“传老、扩中、培少”三项工作,建设好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作者单位:天津市委党校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中心)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农旅网首页 | 追溯体系 | 联系我们 | 农旅网简介 | 公司新闻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13-2014 农旅网 www.0898nl.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海南富汇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海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
琼ICP备2021006702号 琼公网安备46010602001947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130021 联系电话:0898-65928822 邮箱登录 

农旅网官方微信

了解海南农业

手机购买水果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1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