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品牌农业方面,澄迈县做出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和推广品牌农业发展经验,有助于我省发展“三农”,促进热带特色农业发展。
澄迈发展品牌农业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2007年以来,澄迈以“商标富农”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性发展品牌农业,实现了农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农村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品牌农产品集群初步形成,全县注册农业商标652件,其中国际商标2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8件;县域经济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中国福橙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等40多项相关国家级“名片”;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来年均增加近千元;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品牌农业促进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城乡统筹水平。
澄迈县农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是以“四化四县”统领农业发展。“四化四县”即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产业经济示范县。制定了“商标富农工程扶持办法”等3项政策措施,探索实施“政府+公司+商标+基地(农户)+金融+强势媒体”发展路径。二是集中财力打牢发展基础。近年来,县财政拿出近1亿元用于商标注册费减免、省以上著名商标奖励、商标知识普及、产品营销推介、种苗补贴、贷款贴息、网络建设补贴、市场信息发布、预冷库建设等,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用科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成立相关农产品研究机构;推广上百个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主导新品种面积占85%以上;创办了9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发标准化生产基地85个、20多万亩;推广“统一种苗、统一肥料、统一农药、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等标准化管理机制等。四是强力推介实现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促销农产品,创办了“澄迈农业信息网”;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澄迈福橙、福山咖啡推介会;在京沪等地设立1000多个销售网点。
思考和启示
第一,农村经济改革创新的空间还很大。品牌农业的建设过程,就是把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等先进生产要素融入传统农业,有效改变农业的弱质特征,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所以,农村改革的红利丰厚,空间很大。
第二,发展品牌农业是弥补工业化不足的宝贵机遇。品牌农业的实质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大生产、大分工、大合作,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营销意识等。
第三,品牌农业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澄迈推广的合作社会员制度、农药化肥“一卡通”、标准化基地建设、预冷处理、产品检测网络、质量可追溯体系,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若推广到全省,有望增强海南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第四,品牌农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海南农业人口比重高、收入低,土地和环境容量有限,既不可能单纯“靠量增收”,也不可能通过大规模发展传统工业吸纳农村劳力。所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引入工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就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之举。
发展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是制订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的资源优势、历史沿革、种养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等,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规模化布局要求,制订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品牌农产品发展规划,力争三年内见到初步效果,五年内形成规模和优势,打出海南品牌农业这张“王牌”,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增量、优质、高端”的发展之路。
二是配套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品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组织引导、宣传推介、基地建设、考核奖励、运作保障等等,尤其要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用于技术推广、网络建设、贷款贴息等,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农民朋友发展品牌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形成强大合力。发展品牌农业,不能仅靠农民的自觉行为和市场的自发行为,要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和保护机制。政府要积极融入到品牌农业建设中来,层层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促其快速发展。
四是整合优化品牌。目前,全省基本上每种瓜果产品都有数十个商标,标准也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营销和做大做强。要因势利导,通过市场化办法整合品牌,最好一个农产品不超过2个品牌。要整合专业合作社,组建省级农产品专业协会,集中力量支持优势品牌,做精做强品牌农业。
澄迈发展品牌农业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2007年以来,澄迈以“商标富农”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性发展品牌农业,实现了农业大发展、农民大增收、农村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品牌农产品集群初步形成,全县注册农业商标652件,其中国际商标2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8件;县域经济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果菜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中国福橙之乡、中国绿色名县等40多项相关国家级“名片”;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来年均增加近千元;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品牌农业促进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城乡统筹水平。
澄迈县农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一是以“四化四县”统领农业发展。“四化四县”即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产业经济示范县。制定了“商标富农工程扶持办法”等3项政策措施,探索实施“政府+公司+商标+基地(农户)+金融+强势媒体”发展路径。二是集中财力打牢发展基础。近年来,县财政拿出近1亿元用于商标注册费减免、省以上著名商标奖励、商标知识普及、产品营销推介、种苗补贴、贷款贴息、网络建设补贴、市场信息发布、预冷库建设等,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用科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成立相关农产品研究机构;推广上百个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主导新品种面积占85%以上;创办了9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发标准化生产基地85个、20多万亩;推广“统一种苗、统一肥料、统一农药、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等标准化管理机制等。四是强力推介实现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促销农产品,创办了“澄迈农业信息网”;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澄迈福橙、福山咖啡推介会;在京沪等地设立1000多个销售网点。
思考和启示
第一,农村经济改革创新的空间还很大。品牌农业的建设过程,就是把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等先进生产要素融入传统农业,有效改变农业的弱质特征,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所以,农村改革的红利丰厚,空间很大。
第二,发展品牌农业是弥补工业化不足的宝贵机遇。品牌农业的实质就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大生产、大分工、大合作,增强农民的品牌意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营销意识等。
第三,品牌农业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澄迈推广的合作社会员制度、农药化肥“一卡通”、标准化基地建设、预冷处理、产品检测网络、质量可追溯体系,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若推广到全省,有望增强海南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第四,品牌农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海南农业人口比重高、收入低,土地和环境容量有限,既不可能单纯“靠量增收”,也不可能通过大规模发展传统工业吸纳农村劳力。所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引入工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就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之举。
发展品牌农业的建议
一是制订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的资源优势、历史沿革、种养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等,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规模化布局要求,制订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品牌农产品发展规划,力争三年内见到初步效果,五年内形成规模和优势,打出海南品牌农业这张“王牌”,走出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增量、优质、高端”的发展之路。
二是配套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品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组织引导、宣传推介、基地建设、考核奖励、运作保障等等,尤其要加强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用于技术推广、网络建设、贷款贴息等,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农民朋友发展品牌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形成强大合力。发展品牌农业,不能仅靠农民的自觉行为和市场的自发行为,要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和保护机制。政府要积极融入到品牌农业建设中来,层层明确任务,强化责任,严格考核,狠抓落实,促其快速发展。
四是整合优化品牌。目前,全省基本上每种瓜果产品都有数十个商标,标准也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营销和做大做强。要因势利导,通过市场化办法整合品牌,最好一个农产品不超过2个品牌。要整合专业合作社,组建省级农产品专业协会,集中力量支持优势品牌,做精做强品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