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龙果褐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初期症状表现为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会连成一片,造成整条茎秆腐烂死亡。该病害可以侵染所有火龙果枝条,春夏季节发生较为严重,于2010年最先报道发生在中国台湾,2011年起陆续在广东省的从化、番禺、肇庆、湛江等地发现火龙果褐腐病,2012年呈暴发性流行,发生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
1.病害症状
初期表现为茎秆表皮产生褪绿小病斑,15天左右病斑上形成近圆形黄褐色凸起小斑点,直径在0.5厘米左右。病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扩大,严重的植株病斑连成一片,造成整条茎秆腐烂死亡。
2.病原菌
根据病原菌的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颜色、形态,以及病菌的分子特征,将引起广东火龙果褐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新节格孢属节格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该病原菌是我国大陆的新记录种。
3.防治方法
该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适时开展喷药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对于已发病的果园,剪除病枝,带出果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全园喷药防治;对于新果园及零星发病的果园,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控。
防治药剂可选择用百菌清500~700倍液,或易斑净1000倍,或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1000~1500倍液,或福星1500~2500倍液,或凯润1000~1500倍液,或世高1000~15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药,连喷3~4次,整株喷施。
1.病害症状
初期表现为茎秆表皮产生褪绿小病斑,15天左右病斑上形成近圆形黄褐色凸起小斑点,直径在0.5厘米左右。病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扩大,严重的植株病斑连成一片,造成整条茎秆腐烂死亡。
2.病原菌
根据病原菌的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颜色、形态,以及病菌的分子特征,将引起广东火龙果褐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新节格孢属节格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该病原菌是我国大陆的新记录种。
3.防治方法
该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适时开展喷药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对于已发病的果园,剪除病枝,带出果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并全园喷药防治;对于新果园及零星发病的果园,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控。
防治药剂可选择用百菌清500~700倍液,或易斑净1000倍,或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1000~1500倍液,或福星1500~2500倍液,或凯润1000~1500倍液,或世高1000~15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次药,连喷3~4次,整株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