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和销售依然是各类农业“互联网+”项目的发展瓶颈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众筹书店、众筹咖啡馆、众筹餐馆、众筹音乐会……众筹大米!“互联网+农产品”有了新玩法。日前,梅州首个农业互联网金融众筹项目——生态大米1期,在蕉岭家庭农场落户,项目上线不到24小时即被认筹完毕,农场成功募集资金20万元。借助互联网的“臂力”,农产品销售都在如何探路?日前,南都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内多个创业团队了解到,物流和销售目前依然是各类农业“互联网+”项目发展的两大难题。
农业创新营销,真正出色的几乎没有
很多人以为农业门槛低,看中它的利润空间,真正做起来没有那么简单,提倡自产自销蔬菜为主的“神农田园”核心成员邓小刚认为,“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邓小刚看来,农业不仅门槛高,风险也高,再加上配送难,所以回报慢。农产品需要“看天吃饭”,天灾一来,农产品随时可能没有;再者,农产品配送时间有限制,一旦送到客户手中晚了,东西即烂掉;创业者为解决上述两个难题,回报需要长时间等待。
限制生鲜电商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物流,邓小刚说,当时为了把从化基地的生鲜蔬菜配送到市区会员手上,他与团队花费了许多心思,最后寻求到与第三方的合作——通过报社的发行系统,在工作人员送报的同时把农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一斤菜能赚到1.5元算不错了。”
“农业创新营销,真正出色的几乎没有,我们做了一年还没有多大的起步。”湛江市千舟渔水产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武文认为,农业O2O的营销模式,物流占据了很大的成本,而农业的物流最难做,成本高,很多还没做起来就死了。
随着订单的增多,物流运输也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创业团队e村e品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些比较偏僻的山村,像广西巴马等地,再加上产品保质期要求较短的,团队只能选择跟顺丰合作,他们需要开车进山去接收货品,自然成本也升高了。
消费者以为的自产,其实是菜市场买的
除了物流难,陈武文总结,农业O 2O还有一难,就是销量。“举个例子,番薯的物流是按斤算的,如果客户只买一两斤,对方怎么从直销地发货?这样的合作肯定很难。所以无法避免现在很多农产品的产地都是假的,明明上面写着产地是从化,但很有可能是在批发市场上买回来的。”
一间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坦言,他们也曾经遇过客户需求量太少,实在无法短时间内从基地运输产品到位,只能在市场外购买寄送给客户的情况。
虽然无法确定网购的农产品是否真的来自原产地,但市民周先生对上次在某农产品平台上的购买体验评价是“太糟心了”,“产品说明写的是从化紫色番薯,价格比市场至少贵了2倍,结果收到的番薯小小的一根,煮了之后的口感不尽如人意,比市场直接买的质量还要差。”
许多用户会因为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降低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农产品销售的信用度。神农田园为了把握品质,一路沉下来做产品,“全部产品都是自己种的,并且把整个生产过程变成会员可控、可监督,真正变成一个垂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