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夏秋季节由于高温高湿,暴雨及台风等不良气候影响,限制了本地蔬菜,尤其是叶菜生产,导致供不应求,大部分要靠岛外运输。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海南省科技厅从2017年开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协同攻关,其中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牵头,联合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主持的课题“夏秋季耐湿热渡淡蔬菜筛选培育与示范”于近日顺利测产验收。
5月28日,在五指山市畅好乡什哈村常年蔬菜种植基地,由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对示范种植的黑金刚黑叶小白菜和华冠青梗小白菜进行了现场测产,2个耐湿热品种较当地农民种植的对照品种分别增产28.7%和32.4%。
示范基地负责人、海南顺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光笑着说,在热科院品资所的技术指导下,有效解决了夏秋季节蔬菜难种的问题,基地叶菜可实现一年采收11茬,每亩产量平均在2000斤以上,每斤2元钱长期供应当地超市和学校。
课题负责人、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杨衍博士告诉记者, 为了确保高温高湿多雨环境下蔬菜正常生产,热科院品资所从国内外已上市的100多个叶菜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合夏秋季种植的耐湿热品种,包括2个耐湿热黑叶小白菜(黑金刚和白玫瑰);2个青梗小白菜品种(华冠青梗小白菜和中冠青梗小白菜),筛选出的耐湿热叶菜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3.9%以上。
良种还需配良法,为了减少叶菜设施大棚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热科院品资所的科研人员们探索出了百香果下种叶菜的复合种植模式,既能保障有效遮阴挡雨,确保夏秋季叶菜正常生长,又能实现一地两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采用高垄排水、疏植果园、增施有机肥的方式,来减少了蔬菜叶部病害和土传病害。杨衍说:“一周来,五指山每天下午都有一场暴雨,但基地叶菜的叶子却一点没有损伤,长势旺盛,产量基本没影响。”
除了示范种植,每次去基地热科院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技术专家还会对周边农技人员和农户开展各种培训,并通过示范点向他们介绍耐湿热蔬菜新品种的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果。
“看到科技支撑带来的增产效果后,周边不少农民都主动要求以土地加入公司一起发展。”张天光说,蔬菜基地还带动17户贫困户在此务工就业,每人每月1500元保底工资,种一斤菜还有4毛钱提成,每人能管六七亩,管理好的话一个月轻松挣到8000到1万元。
科技服务地方,助力脱贫攻坚和产业兴旺是热科院对每位科研工作者的要求。杨衍称,作为海南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派驻五指山的“三区”科技人才之一,如何让科研项目服务地方、服务当地产业,帮助农民切实增收是他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因此,除了五指山的高山环境,项目组还分别在海口、三亚、陵水等市县设置了多个示范点,累计示范面积1500余亩,以确保筛选出的蔬菜品种适合海南全省夏秋季节种植。
杨衍介绍,从各地的示范统计数据来看,叶菜类示范区耐热品种亩增产8.9到25.8%,经济效益增加350元以上;苦瓜示范区亩增产12.7%,经济效益增加700元以上;豇豆示范区耐热品种亩增产17.6%;增加经济效益600元以上。在筛选市面上现有蔬菜品种的同时,项目组还集中力量开展耐湿热苦瓜和豇豆品种的自主培育,分别筛选培育出苦瓜新品种2个、豇豆新品种1个。
五指山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陈颖智认为,开展夏秋季耐湿热渡淡蔬菜品种筛选培育与示范,对于保障海南夏秋蔬菜生产品种结构的调整和调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于服务三农,形成海南地区蔬菜周年生产供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五指山市支持热科院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在当地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主要筛选种植黑叶小白菜、青梗小白菜、芥菜、苋菜、芥蓝等耐湿热叶菜品种,从此次测产结果来看,产量和品质效果都很好,下一步将大面积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