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在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充实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大量农家书屋的建成和使用,给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然而,笔者下乡采访时却看到,相当一部分农家书屋陷入了“门庭冷落”的尴尬境地,令人感到遗憾。
笔者发现,农家书屋之所以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有的是“农味儿”不足,农业知识、农技指导等书籍非常少;有的重建轻管,没有配备专职的图书人员,无法做到定点开放,对于村民阅读时遇到的难题也无法给予指导;还有就是农家书屋仅限于读书看报,未能给农民多元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渐成“摆设”的农家书屋如何“逆袭”?数字化改造是一条路径。所谓数字化改造,就是结合乡村群众实际,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拓展载体功能。这就需要农家书屋突破当前单一的“图书馆”模式,在硬件上升级。比如说,可以在书屋里配备几台电脑,安装一台电子图书借阅机,开通无线网络。电子图书借阅机的好处在于本身就储存着大量电子书、大众期刊、报纸、名家讲座等,并且每个月可以定期更新。这样,群众阅读起来就很方便,只要在电子图书借阅机上挑选好所需图书,用手机扫描图书的二维码,就能立刻带回家阅读了。此外,前来阅读的村民也可以根据目录列表,按拼音顺序查阅所需书籍,直接点击图书封面在线阅读。
基于数字网络的支撑,农家书屋可以以较低成本为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内容资料,同时,它也有条件使村民享有多元化的阅读服务。村民可以借助于视频、图像资料来学习掌握种、养殖技术;对于没有时间来书屋阅读、习惯于“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村民可以通过把电子读物下载到手机来了解外部世界满足其文化需求,等等。数字化改造后,农家书屋既跟上了时代发展步伐,又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或许能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文化粮仓和智慧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