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批61家共享农庄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2030户贫困户
广袤的绿色草地上,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乳牛在悠闲地吃草,骆驼成群结队地踱步,马儿摇着尾巴似是在等待客人前来。这样的异域风情并不是北方“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景,而是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正在创建试点的雪古丽共享农庄。
“以前我呆在家没工干,现在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七点来上班,很充实,今年我已经顺利脱贫!”下午5时许,正是29岁的、十月田镇塘坊村脱贫村民符海生一天中最忙的时候。符海生原本没有读完初中,但成为雪古丽共享农庄员工后,学习掌握了多项技能:操作挤奶机器、通过监测计步器观察乳牛健康状态、科学喂养乳牛等。
“能脱贫的都是勤快人!” 雪古丽共享农庄相关负责人余军介绍,共享农庄由海南福瑞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共吸纳昌江5个乡镇4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2027人签订帮扶协议,实现每户每年增收8000元。不少入股贫困户在领取每年固定分红的基础上,还在雪古丽农庄打工,截至目前,已有311户贫困户脱贫。
在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雪古丽共享农庄还坚持“奖、帮”结合,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性。“我们新提拔了一位贫困村民当领班,工资也涨了,如果贫困村民上进积极,完全有可能实现从普通打工者走向企业管理层,成为企业后备人才。”
据了解,近一年来,雪古丽共享农庄将基地低效甘蔗改种牧草及优质粗饲料,实现增收3000余万元,提供生乳牛250万公斤/年。未来,农庄将继续以娟姗牛、安格斯肉牛和海南黑山羊饲养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种养、农牧、牧旅”三结合的理念,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南牧北旅”的数字化共享牧场。
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去年底创建首批61家共享农庄试点的基础上,海南今年计划再创建70个共享农庄。共享农庄建设虽鼓励各美其美,避免千“庄”一面,实现主题化差异经营,但却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带动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在儋州市,大皇岭共享农庄,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养殖、种植和休闲旅游直接带动农户4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提供就业岗位30个,促进农户增收超过150万元,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阿罗多甘共享农庄与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七坊镇政府签署《扶贫特色产业资金协议》,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去年为282户贫困户发放80万元红利,同时与村民合作,由公司统一设计装修,改造5套村民房屋为黎族特色民宿,公司已向农户提供租金21万元。
省农业厅休闲农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去年批准创建的61家共享农庄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30户,通过土地入股、出租、在农庄务工等方式有力带动贫困户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底,省农业厅印发了《2018年海南共享农庄创建试点申报方案》,申报共享农庄创建试点新增了一个关键条件:申报主体原则上要带动8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并出具承诺书。可见,我省已把发展“共享农庄”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