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优质特色农产品:细水竹笋 记者枉源 摄
人民网白沙5月15日电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海南也借着这股农业春风开始大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时间,互联网农业小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位于白沙县的细水乡,也正着力打造属于“白沙”产业特征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农业的特色,同时不断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新方式。近日,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一行,对白沙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观,见证了“互联网+农业”发挥的重要优势以及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积极影响。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长,光热充足,具有热带山区气候特征。全年日照2075小时,常年月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雨量为1940毫米。白沙东与琼中县为依,东南与五指山市交界,南与乐东县相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毗邻。全境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68千米,面积2117平方千米。
青山绿水间 竹笋正生长 记者枉源 摄
细水乡位于白沙县城东部,全乡地势四周高中间底,状似盆地,南湾河、南春河为乡境两大水系,均由南向北贯穿境内流入松涛水库,细水乡因境内河流多、水流细小而得名,又称“小水洞”。当地的白沙众发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目前共有社员60余人,主要从事竹笋种植和加工销售。据了解,该合作社的竹林面积达1000余亩,通过以点带面,大大的提高了农户种植竹笋的积极性,并已逐步形成科学化、规模化的种植管理模式,其出产的细水竹笋也是声名鹊起,热销岛外。
“以前由于没有实行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和科学化经营模式,大多数竹笋种植户都是分散种植销售,缺乏科学管理与技术交流,造成经济收入不高。自专业合作成立以后,社长带领社员大力发展竹笋产业,扩大竹笋种植面积,规范种植技术,并设立竹笋收购加工点。目前本社年产收笋产品400吨,已带动农户120户以上;竹笋收购点年收购竹笋600多吨,目前已是白沙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之一。”
青山绿水间 竹笋正生长 记者枉源 摄
“竹林的经济效益比较高,也不需要过多的维护和照料,就任其自由的生长嘛。它不同于别的经济作物,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像这纯天然的环境下孕育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又没有任何的肥料和激素,当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嘛。我们的产品里四季笋的产量比较高,我们通过进行初加工然后销售到岛内的市场,别的品种等就做成易存耐放的笋干,销往北、上、广等内地市场。”白沙众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明文告诉记者。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细水乡竹林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竹笋经济价值颇高 记者枉源 摄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
细水乡立足特色农产品,以“农业+互联网”为主题,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工作。借助农村淘宝的推广进行拓展农产品的销路,农产品结合线下传统销售渠道与线上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缓解下行压力的同时,借助细水乡村淘服务点上行销售方式提高销售量,创增收。(枉源 符武平 王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