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我国荔枝第一产区,约占全国产量的 54.57%,世界产量的 37.30%。荔枝分布区域广阔,除粤北少数地区外均有栽培,全省基本形成粤西早中熟荔枝、粤东中迟熟荔枝和珠三角晚熟荔枝等3个明显优势区。
目前,广东荔枝产业发展到了由大到强的关键节点,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广东省荔枝产业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将广东荔枝产业推到转型升级的前端,而荔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品种结构调整。
品种结构失衡是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非优品种比例过高,早期重规模、轻品质的盲目发展,导致粗生粗长的低质品种面积较大,占广东省荔枝总面积的50%以上。
同一品种区域集中问题突出,早中晚熟荔枝比例不合理。如广东在5月30日之前和7月15日之后上市的品种不足20%,而超过80%的荔枝鲜果主要集中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
优化品种结构和品种布局是广东推进荔枝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近三年广东荔枝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尤其是优质荔枝品种价格好、效益高。在高经济回报驱动下,荔枝种植户、企业自发引进新优荔枝品种,品种改良的成效初步显现。但总体上,广东省荔枝高接换种的进度仍然缓慢,过去5年间广东省荔枝品种改良面积仅10万亩,平均每年品种改良面积约2万亩。据估算,广东省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井岗红糯等优质荔枝比例超过70%,需改良的荔枝面积约100万亩。
《广东省荔枝产业保护条例》的正式出台为荔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为荔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规保障。《条例》第六条、第十三条指出,荔枝产区政府应当结合荔枝的品种特色和熟期结构,引导荔枝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并鼓励和支持引进、选育荔枝果树新品种。
茂名:发展特早熟、特晚熟优质品种
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荔枝种植面积140万亩,其中黑叶、白蜡两个品种占比一度超过80%,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比例偏低。由于种植规模大,集中上市压力巨大,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优质品种荔枝的供应,产区整体品牌形象难以提升,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制约更为突出。
近年来,茂名市一直致力于品种结构改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茂名市积极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质品种,通过优化水果品种,延长果品上市期,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如2015年,茂名市引进贵妃红、红灯笼等荔枝新优品种,建立荔枝品种优化示范园720亩,通过品种优化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市水果品种结构优化。
今年茂名桂味荔枝价格优势明显,但由于种植规模及产量都偏低,优质荔枝的经济效益无法最大化,错过了提升产区品牌形象的机会。 经过近年来的品种改造优化,目前茂名市白蜡、黑叶荔枝比例大幅下降,但仍占约60%的荔枝面积,品种结构优化的任务仍艰巨。
阳西:品种多元化,取代一品独大
阳西县的荔枝有15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农业君了解到,2008年前后阳西乃至整个阳江市大面积种植双肩玉荷包,荔枝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加上其他非优品种的影响,阳西荔枝品种较杂,严重制约了荔枝产业的发展。
2009年,阳西县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优化当地荔枝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种等方式对品种进行改良。自2010年开始,慢慢形成以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的荔枝品种结构。同时大力发展井岗红糯、岭丰糯、红蜜荔、仙进奉等优质品种,保证品种多元化。
从化:地方特色新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从化是荔枝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广东省荔枝最晚熟的区域,荔枝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淮枝占比60%,桂味、糯米糍等优质品种仅占种植面积的30%-35%。淮枝属于传统品种,种植技术比较成熟,易挂果;但由于其主要用于加工,且品种老化,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提高从化荔枝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荔枝产业发展,2016年从化区开始进行品种改良,通过高接换种技术,结合成熟的栽培管理方式对品种进行优化升级。同时有规划地进行区域改造,在保证原来的优势片区的基础上,分区域有条理地将淮枝品种替换为井岗红糯等品种。据统计,井岗红糯的种植面积已从原来的2000-3000亩增加到8000亩,接下来从化将重点打造井岗红糯荔枝,并将其作为从化特有的品牌。
来源:广东农业 责任编辑:王燕春
来源:广东农业 责任编辑:王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