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4-01 16:55
分享到:
郑威 本报记者赵广飞
我们在2011年,有一块地种得特别好,是周围几百公里其他地块平均产量的两倍。当时可能是误打误撞,或仅凭经验种出来的。至于当时怎么干的,对应什么气候、温湿度、植株生长状况,都没有留下数据,而且当时马铃薯主茎多粗、有多少分枝,还有密度等,都没记录。后来再也没有那么让人惊喜的产量了,特别遗憾!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周昕对一位内蒙古马铃薯种植户的话记忆犹新。
去年,周昕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进行市场调研时,一位马铃薯种植企业主管的话让她既着急又无奈。从经验到数据